台灣小一課堂觀察

        我在去年聖誕節那天到小朋友的班上待了兩節課,經過老師的同意,坐在後面看他們上國語及數學課。不算公開授課,學校說老師可以自己決定,國語、數學、生活、鄉語這些是班導授課,她同意就行,如果要看其他課,還要經過其他科任老師同意。剛好星期三那天早上我送小朋友進教室,接下來連著兩堂課是國語跟數學,我就留下來觀察了。

        小朋友當時已在台灣短期上學五周,適應良好,有幾個不錯的朋友。早上7:50後算遲到,我們住在學校對面,最早大概7:30會到,除非聯絡簿上有說有活動需要更早到校,一般都是7:40左右到教室。如果早到,有些小朋友會在穿堂玩呼拉圈,姐姐會去跟他們玩。一早黑板上就會寫著當天聯絡簿的內容,一般小朋友會自行抄寫,但我家的老師會幫忙寫。到校時就是先把回家作業交給老師,左鄰右舍會互相檢查或對練習卷的答案。

        本班老師是用"學思達"的方式在帶班,所以有分小組,每四個學生一組,座位的安排不是完全面對黑板,也不像澳洲是四張併在一起,大概可以兼顧很常要看黑板,又有時要進行小組活動,坐前面的小朋友只要回頭就可以參與小組討論了。本班有28個小朋友,總共分7組。


        姊姊坐在最後面,老師的正前方,她的個子很高,不會看不到黑板,而且離老師比較近,比較好照顧。班上的座位安排都是一男搭一女,可能這樣秩序比較好管。隔壁的男生聽說成績很好,這兩個月其實也受到他很多幫助,但他可能覺得很煩,每次都要幫我們抄東西。還好姊姊數學、英文不錯,可以提供回饋。


        第一節課是國語,昨天的回家作業有要求背課文還要家長在課本上簽名,確認有背,老師用很多方試抽了好幾個學生背,沒有家長簽名的同學先被要求站起來背、自己舉手或是抽籤。黑板上有個人積分跟小組積分,完成任務的都可以加分,分數可以用來換一些小東西。

        班上舉手回答問題蠻踴躍的,但好像也是有幾個學生不太舉手。老師有要求一定要舉手才能發問跟回答問題,所以不會經常吵成一團。不過也是有一、兩個學生比較不遵守規則,會沒事站起來或是插話,老師要不斷地提醒該如何遵守秩序。要每個六、七歲小朋友坐著專注40分鐘認真上課還是很困難,難免會講話、玩、扭來扭去。

        有一個小朋友的橡皮擦掉到地上,他旁邊的人幫他撿起來結果他就不高興了。老師和他溝通是否以後他東西掉了都不要人家幫他撿,平和地再三確認後,老師也尊重他意願公告全班,以後他東西掉了就不要幫他撿。小朋友在學校不斷地學習社會化、表達意見、尊重他人。

        老師比較少寫板書,可能粉筆灰對身體也不太好,加上寫也要花時間、老師在忙的話班上就會亂。比較常用電腦投影教學,可以放圖片或影片,應該是課本的出版商會提供這些教學輔助。

        下面照片是在期末考後拍的,期末考時座位會換成傳統這種,每個座位分開的梅花座。



        上國語課這堂有教漢字的演變,教認字還有造句等等,有很多個人、小組練習機會及分組遊戲。不過其實一堂課40分鐘教不了什麼東西,小一生常常有很多狀況,進度很慢。回家作業有習作、生字練習簿、練習卷等等,做比較扎實的練習。

        因為當天是聖誕節,所以玩遊戲時有抽糖果,加上還有同學生日,發了一些糖果、餅乾,應該不是每天都在學校吃那麼多零食吧?

        上數學課這堂在練習10以內的加法,還有圖形規律。老師問問題,每組派一個成員站起來回答,把答案寫在個人的白板上然後同時出示,答對的可以幫該組加分。還有玩遊戲,光是講解規則還有每組派一個人去回答問題一堂課就過去了,而且玩遊戲時班上秩序很難控制。

        台灣因為有課本、習作、練習簿、測驗卷那些,在期末考前都要把這些教材進度趕完。在小一新生的課堂上其實進度很慢,所以課後回家作業的練習量很大,有時候遇到假日,功課也不會減少,反而加碼。


和老師的交流


  • 翻轉教育

        現在台灣也有翻轉教育,本班老師用"學思達"的方式在帶班,雖然有異質性的分組,但一年級新生連"聽別人說話"都尚未養成,還是要慢慢來。老師的規劃是,一上鼓勵發表、訓練聽的能力,一下開始接觸自學和鼓勵思考。


  • 回家作業&閱讀量

        我有跟老師提到澳洲的作業量大概只有台灣的1/4,而且更強調大量閱讀。老師說現在雖然台灣已經實施108新課綱,但實際上測驗的方式尚未調整,在現行的考試制度下,多寫多練是必須的。正面的來說也算為國字扎根,但對剛從幼兒園升上去的孩子來說,壓力肯定大的多。而且通過小一上學期注音與國字的訓練後,孩子的閱讀門檻會降低很多,下學期會訓練他們大量閱讀。

        的確假若讓學生照新課綱的精神多做課外閱讀,培養閱讀素養,減少重複性的練習,然後期末考成績很差,這樣家長也沒辦法接受吧! 而且中文字和英文字不一樣,從小一開始,平均每年要學3、400字,也沒辦法用拼音拼出字。我們在國外的小孩可以不要求會寫中文字,但在台灣還是只能扎扎實實的每天練習寫,而且一開始寫比較慢,之後會越寫越快。

        另外我也提到澳洲的功課是一周出一次,周一發,周五交回,小朋友可以按照自身的情況安排,只要能準時交,不見得需要每天做作業。老師說每周出一次作業她有在台灣體制外的教學環境實施過,長期訓練下來能培養小孩的時間觀念和自主能力,但同時需要家長支援較多,包括要與孩子討論時間規劃、找到適合自己的時程表等等。她會在下學期班親會時和家長溝通看看能否實行。我是覺得每天看聯絡簿、寫作業、準備考試對家長的要求反而比較高耶,每周安排比較彈性,有時周間小朋友有課後活動或是家庭要聚餐都不會影響到完成指定的進度。


  • 利用網路做個人化的學習
        在澳洲學校有利用Reading Eggs及Mathletics這種平台,讓孩子做個人化的學習。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帳號,用學校的電腦登入後可以依照自己的進度去練習,老師也可以看到每個孩子的進度,在家也可以持續自學。

        台灣最著名的就是均一教育平台。老師說她目前只有用均一的影片輔助教學而已,學期初曾與家長討論過利用平台協助自學或線上測驗但家長接受度不大,也確實有些家庭沒有電腦無法配合,學校硬體設備也不足。經過一個學期,對孩子們及家庭狀況更為瞭解,老師會再思考能否讓沒有電腦的孩子也能透過其他管道同步獲取知識。

        老師自己也蠻想推均一的,她說因為對這世代的孩子來說,老師無法教"未來",自學才是最重要的能力呀!


心得

        在台灣可以遇到一個比較"新潮"的老師,我覺得很幸運,讓姐姐從澳洲回台灣唸書沒有太大的衝擊。其實台灣也是有很多好老師,不斷地在改善他們的教學方式,希望能引導學生,更能夠面對新世代的挑戰。當然他們還是會面對很多困難,可能需要做些調整跟妥協,例如家長的反對、資源的缺乏、過時的評鑑方式...等等。

        我覺得台灣教育的品質還是挺好的,有一些改革,應該可以教出未來在國際社會上有競爭力的下一代。如果可以持續增加和其他國家的交流,不管是對老師或小朋友都會有所助益。目前僑委會已經辦了兩屆海外僑民兒童或少年至校短期體驗,如果將來可以擴大舉辦就好了。我們這次不是透過這項計畫回台短期上學,承蒙戶籍地的小學願意收留,覺得收穫很大。



澳洲打工度假簽證核發人數統計 2005 - 2019

        澳洲打工度假簽證台灣的核發人數從2005年開始的743人,成長到2012/13年的3萬5千人,之後逐漸下降。來澳洲的總人數雖也是逐漸下降,不過台灣人佔整體簽證核發的比例下降的更多。澳幣持續走弱還挺讓人傷心的。簽證開放14年以來,台灣的累積打工簽證核發人數已近24萬,讓很多年輕人除了留學外,也有更便宜的出國體驗機會。

        2018/2019年度給台灣的澳洲打工度假簽證只核發了1萬8千張。不過大概從2012年之後,澳洲打工度假簽證的數量就超過了美國留學簽證。2018年台灣申請澳洲留學的人數為美國的一半,已經是第二多的國家,近幾年來已經超過英國。

        如果我們把各國打工度假的簽證人數加上留學人數一起看,因為這是35歲以下要出國待比較長的時間比較有可能申請的簽證。每年總人數近7萬,去澳洲的佔3成5,美國只佔不到2成呢! 不過這只是粗略的算,假設澳洲以外的14個國家都申請到開放名額的上限。







      
      註1: 澳洲2018年打工度假人數取自2018/2019統計
      註2: 澳洲以外的打工度假人數以開放名額上限計算



      資料來源: 
  1. https://data.gov.au/dataset/visa-working-holiday-maker/resource/8d6a3744-5b77-4f48-950d-627a710e0e2c
  2. https://depart.moe.edu.tw/ed2500/News_Content.aspx?n=2D25F01E87D6EE17&sms=4061A6357922F45A&s=A6AD068477F61649
  3. https://workingholiday.tw/?p=40763

Selective High School 精英中學

        姐姐今年六年級,五月上旬參加 NSW Selective High Schools 的考試,不過沒考上,本來考完還挺自信的,看來競爭實在激烈!  什麼是精英中學?         官網 有中文的介紹影片及一些宣傳文檔。 "精英中學是為智力方面有天賦、有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