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rtunity Class (OC) 英才班/精英班

        姊姊今年四年級,七月底的時候可以參加 NSW  Opportunity Class 的考試,考上的話,五、六年級可以轉到其他學校的 OC 精英班。我們是沒有打算轉校,就是藉著考試看看自己的程度,作為準備六年級考 Selective School 的參考。


什麼是OC 精英班?

官網介紹 

        "位於公立小學的OC班為具有高潛力的學業有天賦的 5 年級和 6 年級學生提供服務。這些課程通過將學生與能力相近的學生分組,使用適當水平的專業教學方法和教育材料來幫助學生學習。"

        2023 年 NSW 4年級大約有101,800 個學生,今年有14,800 個學生報名參加 OC 考試,大約佔 NSW 四年級總學生人數15%。 5 年級OC班有 1840 個名額。錄取的大概佔報名人數12.4 %,因此最後錄取率大約佔四年級總人數 2% 不到。每年的報考人數越來越多,錄取的名額沒有增加,明年開始又要將其中最多保留 20% 給弱勢的學生,只會越來越難考上,尤其是亞洲人多的地區及大家認為的一類OC。

        距離我們家10公里以內的學校就只有兩間,共30個名額。我們在NSW雪梨以外的地區,會參加考試的人不多,就算考上,離家遠的話也不會去念。

        




為什麼要考OC班?

        本來OC班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讓有潛力的學生聚在一起,提供比較有挑戰性的教學內容,不然他們在普通班可能會覺得無聊。不過因為亞裔趨之若鶩,大家都想擠進'重點學校',導致錄取分不斷地被推高,在熱門的地區,如果不補習,光靠聰明才智,大概考不上。

        也有很多人是把它當作六年級考 Selective School 的模擬考,畢竟出題機構、題型都一樣,只是難度不同,而且澳洲孩子很少有大考機會,可以用來評估孩子在 NSW 同年級中的水平。

        現在考試交由劍橋大學的 Cambridge Assessment 來負責,官網說是為了'建立世界級的選拔系統',題目出的不錯,就算不去上OC,拿考題來練習一下也挺好。


2022 OC 考試簡介
  • 重要日期:
    • 申请开始         2022年4月26日     上網報名一下,不需要10分鐘
    • 申请截止         2022年5月13日
    • 收到考試通知 2022年7月14日
    • 考試日期         2022年7月28日
    • 發放成績         2022年10月28日     
  • 考試格式 - 筆試,不用計算機
  • 考場 - 就在孩子原本的學校內
  • 考試內容
    • 閱讀 (Reading) - 30分鐘 25題
    • 數學推理 (Mathematical Reasoning) - 40分鐘35題
    • 思維能力 (Thinking Skills) - 30分鐘 30題

如何準備考試?

        教育局是建議不要補習,但競爭實在激烈,在雪梨不補的話不太可能考得上,很多人從三年級就開始補習。

        我們不在雪梨,所以沒有補習或是參加補習班辦的模擬考。就靠市面上買的到的練習冊、線上題庫及官網樣題自己在家裡練習。

  • 考前6-12個月
       我們在三年級 Term 4 買了一些練習冊做,每一次做一面A4,第四學期第七周後學校沒有回家作業,可以自己在家做點練習。 見下圖,買幾本就夠了,其實寫不完。四年級 Term 1 & 2 很忙,很多課外活動,每天能做完學校功課外加閱讀就不錯了,一個禮拜頂多可以寫個幾頁練習冊。





        四年級平時課後回家有做 Prodigy Maths、Reading Eggspress、Challenging Maths Word Problems、ICAS Science....etc,學習四、五年級的課程內容,也會閱讀,姊姊四年級開始對歷史感興趣,所以買了一些書。沒有把全部的課餘時間花在針對OC做準備。

        姐姐平時上學期間很忙,除了學校給的回家作業、每天閱讀外,還有很多課外活動,如: 跳舞、美術、滑冰、OOSH和同學玩、體操、游泳....等等。周末還得抽空騎腳踏車、和朋友在公園玩或是玩Minecraft 或 Rolbox。


  • 考前1個月

        比較認真準備是在考前一個月,冬季學生假期每天花3-40分鐘做線上題庫,閱讀、數學、思考技巧輪著做。發現做題速度不夠快,時限內做不完、正確率不高 (55-75%),媽媽心裡突然有糟糕了的感覺! 這時再抱佛腳好像來不及了...只是對著孩子還是要持續鼓勵,每次做完都一起檢討錯題,希望她能不斷進步。


  • 考前1周

        官網有一套樣題及前一年的考題,考前一周可以做一下,熟悉題型及填答案卡的方式。最後練習做 2021 年的題目,她都有在時間內做完,還有剩一點時間。

        上網看一下,根據前人的經驗,正式考試正確率60%以上就有希望進OC,最好的OC要80%以上,我們如果只是要保持在 NSW 全四年級中上的程度,她的正確率可以了,只是每次還是會有幾個silly mistakes。做完樣題,我都跟她說她做得很好,只要不粗心,一定可以考的不錯。
      
        考前一天再叮嚀一些考試技巧,在9點以前就上床睡覺。

    
  • 考試當天

        今年考試試場就在自家學校,考完直接回教室上課,沒什麼壓力。今年同校有5個人參加考試,大概也佔四年級人數的15%,跟全省平均差不多。

        孩子的學校算很普通的公立小學,學校的 ICSEA值很中等,NAPLAN成績也接近全澳平均,英語背景以外的學生只有15%,有特別準備考 OC 的人很少,好多同學還在冬季假期時參加運動比賽等等活動,相較之下,我們已經算準備充分的了,都不好意思跟同學說我們 winter school holiday 沒怎麼出去玩,每天花一小時準備考試。感覺在這邊運動好比較重要,很怕被當成 Asian nerd,姐姐同年級只有她一個華人。

        早上起來和妹妹玩,放鬆心情,九點前送到學校,和平時差不多。


Performance report 成績報告

        離家最近的學校拿 Reserve B,在 waiting list 上,不算太差,離考上差了一點,但在目前學校裡應該已經算成績不錯,預計應該可以在明年開學前候補上OC,只是我們也打算放棄,所以有沒候補上不重要,只要知道自己程度在哪就夠了。

        我們不在雪梨競爭激烈的地區,看來考上 OC 或 Selective 不用以全 NSW 參加考試的 top 10% 為目標,應該 top 25 - 50% 就行。 感覺學業上適度的努力就夠了,不需要太過努力而犧牲
所有玩樂跟做課外活動的時間。


        
        



為什麼不要花太多時間準備考OC?

        能夠考上OC的學生佔 NSW 四年級總人數不到 2 %,算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以考上為目標的話,不只正確率要高,還要比排名,投入的心力與報酬不成比例,每個人都越來越卷,而且多數孩子補習了還可能考不上。

        同樣的時間拿來參加課外活動、培養興趣,玩運動、音樂等等,或是自由的玩耍、探索、騎腳踏車、露營...等等,孩子的幸福感會比較高。考不上OC也不是世界末日,除了醫、法之外,多數孩子高考應該都能考上想學的專業,小學階段好好地享受童年比較重要,沒必要花太多寶貴的時間在刷題。參考: 荷蘭小孩12歲前一定要做的50件戶外玩事


        
為什麼不去上OC班?
 
  • 我們只是想考個經驗,了解自己在NSW學生中的位置,並為六年級準備考Selective School做參考。
  • 孩子的學校小,五、六年級在學校有太多活動可以參加,Swimming Carnival、Athletic Carnival、Knockout 比賽、Star Struck、當學生幹部等等,姊姊很期待。
  • 課外也有太多活動想參加 (不是都在同一個 term) : 跳舞、美術、滑冰、體操、游泳、鋼琴、武術...等等,上下學通勤的時間能省則省。
  • 長久以來上的課外活動離原本的學校比較近,去OC學校可能會很趕。
  • 家裡還有妹妹,兩個學校接送不方便。
  • 喜歡和長久以來的同學一起度過小學最後的高年級階段。
  • 目前學校小,多數年級都是兩個年級合班,姊姊五年級應該會被安排在五、六年級合班,這樣五年級的挑戰應該夠,六年級再想辦法自己學習。

總結&準備 Selective 考試

        NSW Year 4 考 Check-In Assessment,姊姊的英文、數學正確率都在 90%以上,表示她對四年級課程的進度掌握應該不錯,全州的平均不到60%。Bebras 國際運算思維挑戰,她得了HD,表示思維應該還行。

        三年級的時候,我覺得她數學比英文好,結果 NAPLAN 英文考得比較好。四年級我覺得她英文程度較高,結果這次考得比較差,大概做題量不夠,有的時候會翻車。

        我們從 Kindy 以來,一直保持著每周至少五天花30分鐘在家細水長流的學習,五年級還是可以繼續這樣安排,有空看看自己喜歡的書。接下來準備六年級中考 Selective,不需要補習,所有課外活動可以照常進行,等六年級開學的時候再花半年準備,比這次OC時再更認真一點應該就夠了。

        我們城市算是有四間OC,一年共招收60個學生。城裡唯一一間精英中學,一年收180個學生,比OC多兩倍。以姊姊這次OC差一點考上的成績來說,如果保持相同的水準及努力程度,六年級中考上精英中學的機率應該很大。

        不過我們有做好沒考上精英中學就去唸家裡附近普通中學的打算。同年級的同學十之八九都會去唸附近的中學,頂多一兩個可以考上精英,就連連續四年拿 Academic Award 的同學都說要去唸普通中學 (這次也沒有考OC)。

        姊姊其實希望能和多數同學一起去念附近的學校,但又同時想去有點挑戰的地方。她同時有追蹤兩間學校的 Facebook,慢慢觀察,等六年級考上後再決定要去上哪一間。



參考網站:

下面的討論都有點舊了,而且考試類型也改了,不過萬變不離其宗。

台灣小學四年級&二年級短期寄讀/遊學經驗分享

         我們在兩年半前,姊姊小一、妹妹中班的時候有帶孩子回台灣短期上小學及幼稚園兩個月。原本希望接下來幾年也可以這樣安排,但碰上新冠疫情,一直到今年八月,台灣入境改成3+4後才成行。

         之前的經驗分享:

          八月入境後,本來希望可以參加安親班的夏令營或是想辦法惡補一下中文,然後九月開學後去上學會比較無痛。不過後來光顧著玩,沒有擠出補中文的時間,只有和親友們練習聽跟說,至少到學校後,可以和老師及同學溝通。


台灣教室

澳洲教室


為什麼要回台短期寄讀/遊學:

        如果可以沉浸在使用中文的環境,進步程度會比每個周末去上中文學校快。可以體驗不同國家教學方式的差異,我想就跟當交換學生差不多。而且我們剛好同時有台灣跟澳洲的身分,可以提供孩子這樣的機會。


海外出生孩子適合回台灣寄讀/遊學的時機:

        我們最理想的狀況是每年讓孩子回台灣一、兩個月接觸中文環境及見見親人。還是希望以澳洲這邊的教育為主,不想錯過太多活動,或耽誤學業,而且也要配合父母工作及台灣的家人情況。

        如果要回去寄讀的話,低年級是比較合適的,台灣或澳洲的課業壓力都較小,和台灣同學的中文程度不至於落差太大。

        這樣短期回去體驗一、兩個月,中文的聽跟說也許可以熟練許多,但讀跟寫很難突飛猛進,還是要靠在海外平時的練習。如果真的要學好中文,跟上台灣同齡的孩子,待上半年、一年才有可能。

  • 小學低年級 
       如果在台灣有戶籍,到達就學年齡,大概在當年五月就會收到入學通知了。最理想回台的時間是台灣小學一年級開學的時候。如果可以這時候回去,跟著學會注音,對之後回到國外持續的中文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之前是選擇小一11月中回台,算是折衷,澳洲這邊靠近學期末,大概都在複習,不會教什麼東西。在回去之前幾個月,我們有在家用台灣的課本輔導,所以回去雖然有點落後,但是勉強還可以,畢竟小一的其他同學都還在 learn to read 階段。

  • 小學中、高年級
     這次姐姐四年級,我們選擇八、九月回台,原因如下:
    • 考完 NSW Opportunity Class 在七月底的考試,可以看看她在四年級學生中的程度
    • 我沒有回去,孩子七歲及九歲,離開母親兩個月應該算極限了
    • 在澳洲學業成績算是靠前,錯過6周的上課時間,影響不大
    • 澳洲冬季學校活動比較少,夏、秋季活動很多,各項比賽、表演她不想錯過太多。
    • 澳洲 Term 4 春暖後有些校外教學、聖誕節慶祝活動、期末表演、頒獎...等等。
    • 台灣九月剛開學,課程安排相對輕鬆,年底回台的話很多時間在複習、準備期末考,可能會影響老師教學。
    • 中、高年級後寒暑假回台,可以參加一些冬、夏令營,比較有意思。
        不過夏天回台孩子實在熱到受不了,而且四年級孩子已經到了 read to learn 階段,課本也沒有注音,孩子中文程度和同學們的落差太大,很難從學習中得到樂趣。要回台灣短期寄讀還是低年級比較合適。

        歐美的話暑假和台灣有很大的一部分時間重疊,回去兩個月OK,澳洲這段時間只有兩周假期,因此不用特地挑台灣夏天回來。

        
如何寄讀

        在回台前先請家人去小學註冊組問問,每個學校不太一樣,有些很好進,有些不給進或是要求比較多,如果回台才去問而被拒絕,可能會很失望。

        我們小一的時候是五月收到入學通知,跟學校說人在海外,過幾個月會回台唸書,註冊組沒有問題,只有請我們出示澳洲的成績報告,大概就證明學籍在國外。

        今年打電話去問的時候,他們說要轉出澳洲學籍,轉入台灣,離開時再轉出,感覺有點麻煩。後來我們打去新北市教育局講一講又OK,請學校註冊組聯絡她就好。我們這次是'寄讀一個月',沒有學籍,時間也不長。

         僑委會2018 / 2019年辦過"海外僑民兒童或少年至校短期體驗"。隨家人短期返國之 6 至 15 歲之海外僑民兒童或少年可以到配合的國中小體驗一~六周。不過這些學校不見得離住處很近,而且還要申請、審核通過,如果可以自己到附近學校辦理寄讀是比較容易的方式。


寄讀費用

        公立學校午餐費、 制服費、教材書籍費及班級活動費...等等加一加一個孩子一個月花不到三、四千塊台幣吧! 如果是在外面的私立華語營隊上課一天就要兩千多。

 
上課時間

        小一、小二,一周只有一天全天,四個半天。小四有三個全天,兩個半天。每堂課40分鐘,下課10-15分鐘。全天的時候中午有營養午餐,也有午睡時間。

       早上大概7:45以前到校,全天16:15下課,半天12:00下課。孩子們都很不喜歡這樣的時間安排,雖然說小一、二一周的上課時間比澳洲還短,四年級也沒多幾個小時,但到校時間太早了,她們可能習慣早上起床,悠閒地吃完早餐,再玩一下之後才去學校。

        在台灣夏天時要起床、吃完早餐、準時到校就已經很困難了,更不用說冬天,更難離開被窩。不過她們在澳洲及台灣的睡眠時間都一樣,應該不至於有睡不飽的問題,只是姊姊每天都說上課很累。


課程安排

  • 二年級: 國語每天都至少有一堂。數學一周四堂、英語兩堂、體育兩堂、生活四堂...
        妹妹的中文還在學注音的階段,國字大概都看不懂,頂多依樣畫葫蘆。老師講話是聽得懂,但是沒啥學習興趣。


二年級課表

  • 四年級: 和二年級不同的是生活課改成了社會、自然、資訊...等等,英文也多了一堂。姐因為擅長畫畫,抄寫中文還挺好看,但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沒辦法造句。雖然她注音略懂,但是四年級課本已經沒有注音了。其他的英文、數學、自然...等等科目的內容對她來說應該算簡單,但是因為中文能力不夠,題目大概看不懂,也不懂怎麼用中文回答。

四年級課表

        科目很多,每科都有課本,兩個孩子都抱怨書包太重。在澳洲小學沒有教科書,平時上課書包裡只有裝水壺跟便當。在台灣妹妹書包超過四公斤 (她體重才20公斤),姊姊書包將近6公斤。



回家作業

        本來希望像姊姊之前一樣,把妹妹丟到安親班,寫完功課再回家,減少台灣家人的負擔,不過因為程度和其他二年級差太多,被拒收。雖然也可以找伴讀或一對一的輔導,不過阿嬤覺得只有一個月而已,就自己在家教就好,結果實在太累。寫自己完全不能理解的功課,到底有幫助嗎?還是只是浪費時間?

        澳洲作業週一發、週五交,全部頂多一頁英文單字、兩面數學題,不見得要每天晚上做,如果某天想休息、或是有課後活動、家庭聚餐都沒關係,週五能交回去就好。最重要的是每天要閱讀至少15分鐘,書可以自己選。其實這些都不做也不會因此被處罰。

        台灣的回家作業相對於澳洲真的很多,每天都有,而且周末加碼,感覺留給孩子自己的時間並不多。但中文字那麼難,如果沒有一筆一劃每天練習刻字,大概學不起來。不像英文是拼音的,會唸的話,拼寫出來差不了多少。

        




課外活動/興趣班:

        因為待的時間不長,所以沒辦法像在澳洲一樣參加很多課後活動,不然的話台灣的學校有很多課後社團可以參加,如果真的想融入,至少得待上半年(一學期)吧! 或是寒暑假回來,可以參加冬、夏令營。

        我們是在住家附近安排幾堂游泳私教,糾正泳姿,原本在澳洲就有一週一次的泳隊訓練。

        另外還有在 iSki 學 Snowboard,不過整體來說的話,運動量比在澳洲上課的時候少。



保持澳洲的英文/數學程度

        孩子們會在 Epic! 上面看英文書及用 Prodigy 做數學,在台灣平時看的所有影片都是英文的,所以好像沒有退步。


小朋友的感想

        不管是在台灣上課頭幾天、中間或是結束時問她們都是說 "hate it!" 她們在澳洲算是成績不錯,非常喜歡去學校的孩子,除了生病或有事外沒缺過課,每天開開心心的去學校,開開心心的回家,從來沒說過不想去上課,沒想到換到台灣的學校會讓她們如此排斥,儘管如此,她們這一個月只缺過一次課 - 家人周日帶她們出去玩到太晚,星期一不想去上全天。

        姊姊回澳洲後,也跟同學分享了此台灣上學的心得 - 全是負面評價:
  • 上學時間太長,每周有3天全天,在校8.5小時 (不過算上兩個半天,我覺得整周的時間並沒有比澳洲多多少)
  • 書包太重,書本太多 (近6公斤)
  • 每天回家作業太多,加上拖拖拉拉的時間,大概要花兩個小時,而且隔天一早就要交,沒有一天能休息 (寄讀已經減量了,老師對其他同學更嚴格)
  • 太熱,在戶外上體育課,汗如雨下還要戴口罩
        我可以想到的理由補充如下:
  • 中文程度和同學們的落差太大,鴨子聽雷,很難從學習中得到樂趣
  • 待的時間不長,還沒辦法適應



試試看的好處:
 
       我覺得這樣短期的寄讀/遊學是不錯的經驗,學會面對文化衝擊、跨國比較、不熟悉的環境與挫折、思考如何快速地融入並跟上學習....如果當留學生或是交換學生,不管自己原本外語的程度怎樣,一開始都會受到這樣的震撼教育...不過一個八歲、十歲的孩子大概現在不會有這樣的體悟,但至少會知道她們在澳洲當學生有多麼幸福,會珍惜現在的生活吧!

        我在九歲的時候也有參加兩、三周的遊學團去新加坡的語言學校,學的內容沒有印象了,但是當初受到同行朋友的照顧(出外靠朋友)還有晚上想家的感覺幾十年後還是記得。學會擴大舒適圈、對人友善、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快速地融入新環境....等等。我也覺得我中小學時幾次暑期遊學的經驗對後來出國打工度假有幫助。

        其實台灣的老師跟同學都很友善,也歡迎這樣文化交流的機會,對寄讀的學生不會像普通學生一樣嚴格要求,這幾年因為疫情,蠻多海外的學生回台灣唸書,比以往更常見。

        老師讓姊姊上台自我介紹,我們做了澳洲小學生活的投影片,介紹一些和台灣不同的地方,同學特別羨慕書包很輕(只有水跟便當盒)。


        老師還有利用綜合活動課,讓同學錄製臨別影片跟寫小卡片等等。




之後的中文學習安排

        台灣的公立小學在中、低年級體驗過就夠了,因為程度差很多,之後再去大概也學不到東西,除非待的時間更久及家長自己在家裡幫忙惡補,花上半年一年才有可能跟上。

        我們接下來年底回去會試上國語日報的華語研習營看看,不過只有三周大概也進步不了多少,還是要靠在澳洲平時的學習。

        只是隨著年齡漸長,學習中文的機會成本也越來越高。我們在 NSW 四年級有 Opportunity Class 考試,六年級中有 Selective中學考試,英文、數學至少要超前一、兩年。加上平時參加各項課外活動(跳舞、美術、滑冰、體操、鋼琴、游泳....等等),還要有戶外活動及孩子自己的自由時間。同時家長下班回家也累得只想休息放鬆,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擠出時間來學中文。頂多保持中文口語對話,加上盡量每天親子共讀中文書15分鐘,希望能在上中學前脫離中文文盲,達到能自主閱讀兒童、青少年讀物的程度。

        教材的話,改用僑委會出的以中文為第二外語對象的《學華語向前走》會比較好。

參考文章: 海外學中文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Selective High School 精英中學

        姐姐今年六年級,五月上旬參加 NSW Selective High Schools 的考試,不過沒考上,本來考完還挺自信的,看來競爭實在激烈!  什麼是精英中學?         官網 有中文的介紹影片及一些宣傳文檔。 "精英中學是為智力方面有天賦、有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