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度假的阻礙

        許多人在向親人朋友提出打工度假的想法時,都會遭受到一些挫折與阻礙。反對的聲音,排山倒海地襲來,像是幹嘛放棄穩定的工作,跑去當台勞?對未來沒有幫助浪費時間”…等等。這是我們的文化,有些人的浪漫念頭會因此被澆熄,選擇繼續像個工蟻般過著平凡人生。往好的方面想,這也讓我們在做違背主流期待的選擇時,會更加地深思熟慮,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也能更確定自己的目的。


        在決定要到澳洲闖蕩時,我算是很幸運地沒有遭受到太多阻礙。或許是家人的反對沒有太刻骨銘心,所以我現在對當初的抗爭(如果有的話)並沒有深刻印象。我只記得父親要我想清楚,那時蒐集了一些資料,並做成旅遊企劃書附上預算,也提及會去念語言學校。


        但我相信,那一年父母可能很難向親友解釋我到底跑去澳洲做什麼。去打工?幹嘛糟蹋自己?去玩?玩一年會不會太久了?當時很少人聽過打工度假,所以他們都向外宣稱我是去唸書,一個最正當的答案。


        為了讓後來的人在說服別人這件惱人的事上可以受到小一點的阻力,同時有些證據、經驗支持,我們回國後寫了一本書,一方面也算是對自己家人的交代。


        雖然目前越來越多人聽過打工度假,但在不少人心中,還是對它抱持著不算很正面的看法。大家還有遇過哪些反對的聲音呢?歡迎分享實際經驗喔!不知道是否有父母在看我們部落格,也可以說說看為什麼不支持


        以下是在各處找到的一些經驗整理


        「妳究竟為什麼要辭職,放掉高薪,去那個鳥不生蛋的地方當台傭?」


        「為什麼要去當廉價勞工?」


        「會不會不安全?」


        「對未來一點幫助都沒有。」


        「你這樣浪費一年,要想想此時你的競爭對手都在做什麼。」


        「夢想能當飯吃嗎?面對現實」


        「都幾歲了,不要作夢」


        「你回來還不是零,又要重頭開始,年資重算」


        「回來也不見得會找到比較好的工作」


        「幹嗎放棄人人稱羨的穩定工作?」


        「農場工作沒什麼機會練習英文」


        「你吃的了苦嗎?家裡後面有塊地,怎麼不放假的時候去種一種?」


        「農場和社會脫節」


        「回來之後工作很難找」


        「你只是在逃避」


       


        最主要反對的理由就是安全還有工作的問題吧!如果有人還有其他理由,歡迎分享喔!有沒有人現在正在進行抗爭中的啊?說說你的經驗吧!


       


相關連結:


1.      [心理建設] 打工渡假的猶豫、出發的勇氣與困難~需要支持與打氣/說服其他人


2.      計畫與心情


3.      打工渡假是當"台勞"??


4.      [心情] 歸國感想相關討論


5.      出發前,與父母溝通,是必要的。


       


       


 

Cross the Border

       「雙重或三重國籍,我認為既是可能,也是可取的,因為有越來越多人遠去異國他鄉,和各種人一起生活和工作。」- Charles Handy

        身為安格魯愛爾蘭人,既不是正統的愛爾蘭人,也不是英國人,身份認同的問題一直如影隨形的伴著他。中國人、台灣人的問題也同樣讓我們無法迴避。


        在全球視野裡,人們的認同建立在國籍種族上。以國籍、地域來認識人,依舊是與人接觸的第一步。不管我在澳洲還是中國旅行,大部分的人都先從”Where are you from來認識彼此。啊,你是英國人,那大概不太能忍受老美的低俗笑話吧?他是日本人,肯定非常勤奮有禮貌。那台灣人又是什麼樣子呢?友善、好客、工作狂?不管我喜不喜歡他人對台灣人(或中國人)的刻板印象,這個標籤在還沒來得及抵抗之前,就會被貼在身上。


當我拿著”Republic of China”的護照被當作people from China對待時,真的很嘔。我說”I am not from China”,但又很難解釋護照上印著的大字。尤其當同行者裡有人拿第一世界國家的護照時,被差別待遇的經驗,才讓我意識到國族的弱勢。還有,當立法委員在國會打架的畫面被送到全世界電視機前面,在我還無法說明跟這群人一點都不熟的事實前,來自野蠻、民主未臻成熟地區的形象,就被先套在身上。我是在跨出國界之後,才開始學做台灣人(或中國人)的。


在越界的過程中,除了得以以不同視野認識台灣(或我所代表的形象)外,原有地信念與價值觀也會不斷地被挑戰,在辯證激盪反省思考中,重新逐漸拼湊建構自己的認同。我和原來的那個我並沒有太多不一樣,雖然我最近多吃牛排,但還是比較喜歡牛肉麵;嘗試穿過夾腳拖,卻依舊覺得藍白拖自在;見識過人家跑趴嗑藥,仍偏好在家看書聽音樂;喝可樂,更多的時候喝茶;英文說得比較好,可沒學會ABC的中文腔調;接觸過外國年輕人及時行樂、瘋狂的生活方式,還是不想改變流在血液裡的傳統。


當以往熟悉的認同、價值並不再強壓在身上,我還是原來的我,I choose to be so. 從母國文化抽離與返回的過程,讓我學會以自身的文化和他人對話,找到自己的歸屬。

常見的打工種類

    

根據澳洲在2000年做的Working Holiday Maker Survey,下表是打工度假者比較常做的一些工作。當時澳洲只有跟六、七國簽訂打工度假計畫。大家可以參考日、韓人做的工作,畢竟我們同樣為非英語系國家,會找到的工作比較類似。有些人去打工度假並不想要從事餐飲、清潔、或是農場等粗重工作,可以看看下列工作類別是否還有自己喜歡的,有什麼可以發揮想像力的地方。


People who I have met





    雖然到澳洲前我就去過不少國家,但還是在澳洲遇到不少特別國家來的人,像是伊朗、以色列、辛巴威...,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把這張地圖填滿。但是,中美洲及非洲實在太奸詐了,他們怎麼可以有這麼多國家!



相關連結

1. create your own visited countries map

參與澳洲打工度假計畫的國家



 

    澳洲的打工度假計畫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以上十九國是目前已簽約的國家。



    以上這三國也和澳洲簽訂Work and Holiday Visa,限制比較嚴格,但功能類似Working Holiday Visa。



    目前澳洲正在和美國及孟加拉簽Work and Holiday Visa(美國才不會輕易的打開大門,所以不是限制少的Working Holiday Visa),十月底就會和美國完成簽約,孟加拉也指日可待。

The Road Less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在畢業時選擇踏上一條不同的路,兩年過去,我也在這條路上走得很遠了。再也回不到當初的交叉點,朋友們也都有著各自的方向。此刻再回頭望向那條分叉路口,我依舊慶幸選擇了人跡較少的那一條,並且對橫亙在面前的未知小徑感到興奮。雖然還看不到,但可以確定前頭還有許多的分支,到時我又會如何地做選擇呢?不管如何,都可以確定路會不斷地延伸下去,而我也想要就這麼緩步向前走。陽光和煦,微風徐徐,放慢步調有機會讓我有機會留意周遭景色。世界如此美妙。



    第一年刻苦的旅程磨練了意志、打開了眼界。記得一回在課堂上,教授希望我們能稍微學習所謂嚴肅的態度,把自己全部的自我放在一項事情上,試著去做,不要問意義何在,就是努力學習,盡力去學。第一年旅行時,也不確定自己在追尋什麼,只知道主流文化歌頌的那套價值觀,我不喜歡。所以就只是努力去做好每件小事,去”完成”每樣說出口的事,去挑戰極限,探究自己的可能性。久而久之,力量隨之產生,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到。就像爬山,每次都看著對面的山頭,心想怎麼可能走的到,然而,只要一步一步的跨出去,再次回頭時就會驚訝自己怎麼已經走這麼遠了。



    “Think, and have faith.”

    有的時候事情不如人意,像是工作不好找,就會刺激自己不斷地思考,要改變方向嗎?還有哪些選擇?不管怎樣,天無絕人之路,只要不放棄,都會找到出路。



    第一年十個月時,面臨到要待滿十二個月還是要提早回台灣的選擇。低階的勞動工作已經體驗過,繼續玩下去又沒錢,當時回台灣的話正好是找工作的旺季。當再待一年的念頭出現在腦袋裡時,出乎意料地,興奮感竟大於思鄉之情。就像要來打工度假是在一次晚餐中衝動的決定一樣,我也是瞬間就認為留下來會是個不錯的選擇。想要待在看的到世界的地方,如此簡單的理由而已。接下來就要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第二年,做不一樣的挑戰,畢竟要跟家裡交代,及考慮到未來。也因為畢業後就離開台灣,沒有工作經驗,而且念的也不是很專業的科系,所以我應該可以找到和回台灣會從事的類似工作,機會成本很低。



    “If it wasn’t painfully difficult, you did it wrong.”

    後來幾天,就發現若要繼續待第二年的困難度還不小,我到底是發什麼瘋要繞遠路又選擇一條難度很高的路線呢?找得到像樣的工作嗎?可以忍受孤寂嗎?但心裡又有個聲音一直喊著” Yes, I can do it, and I will do it.”



    一年後、五年後、十年後,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將眼光放遠去想,我知道如果想要做到心裡的目標,那現在就不能待在台灣。很高興生命中有這麼一段時間可以”浪費”在思考、探索上,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找到自己想要做一輩子的事。



    “逐夢踏實”

    雖然夢想的目標還很遠,但總是要一步步踏實地前進才有機會達到。所以第二年打算累積一些基本能力。就像另外一位教授所說的,好好鍛鍊基本功。我看了很多書,除了社會學之外、還有文學、法律、商業…等等。做了很多不同的工作,在青年旅社、飯店、信用合作社、政府機關、跨國公司、人力資源顧問公司...,派遣工作讓我有機會在短期間接觸不同行業,要是在台灣,我應該不會做這麼多嘗試,不會有如此多被拒絕的經驗吧!還可以有時間寫作、運動,做義工,生活充實。這一年我決定了未來的方向,不再迷惘。



    就算做的事情是多麼微不足道,然而去做的本身,則無比重要。正是這樣,我要繼續向前邁進。











Travel Route

812_1192150630_1_1192153857

稍微把第一年的旅遊路線整理一下,

有興趣的人可以到Backpacker's GPS去看,

點選在達爾文的"小希"就可以看到"我的旅程"囉!

一個城鎮,兩個世界

        YHA櫃臺工作時,某天有位原住民推門進來想要找房間住。他很誠懇地拜託我,說他目前和分租房子的室友處不好,而他又有工作,所以想要搬出來一陣子。還秀給我看銀行帳戶的餘額,有$317元,足夠支付房費。但他想要住兩個禮拜(需$287),這樣他只剩下$30塊澳幣,根本不可能活兩個禮拜。我想,只要有點金錢概念的人,都不會做出這種決定,難道他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嗎?所以我好心地按計算機告訴他,若住進來會沒錢吃東西,如果要的話,還是到對面或是更遠的便宜旅社投宿,但最好是不要衝動的做這種決定。


        過幾天他又來了,這次我正在訓練另外一個新人,所以是由她來接待他。就算他捧著錢來,她還是說什麼都不讓他住,推說房間滿了。我們櫃臺其實有權力拒絕人家的入住,如果對方沒有YHA卡,而且看起來非善類的話。他一直指著我說,之前我說可以讓他住,但因為這次負責的是另外一個同事,我只是監督,所以我也只能尊重她的判斷,後來他們互相叫罵後,原住民就氣沖沖的離去了。


        雖然YHA的政策是不能因為性別、種族、膚色、宗教等原因拒絕入住,但事實上房客都是以外國的旅行者或是澳洲本地白人為主,除了鄉下到城裡參加活動的原住民學生團體外,從來也沒看過原住民來住。是他們住不起嗎?或是隱性地被拒於門外?常常可以看到原住民走在街上,但似乎在空間的使用上還是存在著界線。他們喝酒,但我卻很少在街上的酒吧裡看到他們。他們也會從外地到城裡玩,但也沒在旅社裡見著他們….感覺他們既在我們身邊,又不在我們身邊。


        這裡最著名的紀念品就是原住民的木管樂器及繪畫。這是北領地的一大賣點,然而他們的人似乎就沒那麼為此地所珍惜….


       


       


 

Back to Darwin!

     It's bloody hot!

    一直想等到太陽下山才要出沒,卻忘了這裡是南半球,太陽只會越來越晚下山...

    Anyway, I am back!

明年暑假到美國打工旅行要開始報名了

「美國暑期打工旅行」(Work & Travel),是美國國務院核定的國際交流計畫


 


為了促進年輕人的文化交流,讓預算有限的學生也能體驗異國生活,同時增加學生們獨立、自主、溝通、協調、應變能力,美國政府40多年前由國務院核定,針對18~30歲的國外大學生開辦這項「暑期打工旅行」計畫。一般觀光客到美國不能打工,但是參加這項計畫的各國學生,每年暑假(61日至1019日)可到美國打工,以打工收入降低出國開銷,工作之餘,還可以到美國各地旅行。


 


為 確保學生安全,這項計畫並不允許學生自行申請,而是由美國政府委託給數個非營利組織辦理,這些非營利組織再委託給各國相關組織承辦徵選活動,所有學生工作 的公司、雇主、工作項目、薪資水平,都須經代辦組織提報審核,通過後學生才能取得簽證。因此學生在出發前已知道將在何處工作、雇主是誰、住在哪裏、可以領 到多少薪資。


 


這項計畫施行40多年來,每年都有數萬名國際學生到美國參加這項計畫,1999年這項計畫也對台灣學生開放,參加人數逐年遞增,目前一年估計約有1,500名台灣學生參加。


 


    平均時薪6~9美元,主題樂園、飯店、餐飲服務業為大宗 


 


學 生可以透過親友、網路、承辦機關的資料庫等各種方式找到打工機會,會雇用國際學生短期工讀者,多半是飯店、度假村、餐廳等服務業,不過也有學生找到救生 員、兒童夏令營輔導員等需要更多技能的工作,甚至有些是台灣沒有的工作,例如,阿拉斯加的鮭魚工廠(這樣就可以順便在阿拉斯加遊冰河、滑雪、賞極光 啦!)。


 


大部分的雇主會提供員工住宿或協助找公寓。至於薪水,國際學生的平均時薪以6~9美元(約新台幣198~297元)最多,依學生的經驗,每周工作30~40小時,停留2~3個月,這樣的薪資水準大概足夠支應在美國期間的食宿、生活和玩樂費。學生在出國前必須支付的是護照申請規費、美國簽證費、來回機票、承辦組織的行政計畫費,約新台幣7~8萬元(有些台灣學生省吃儉用,甚至還能剩幾萬元回台灣)。也就是說,在美國停留2~3個月,總花費約7~8萬元,和一般旅行團到美國旅遊10天的費用差不多。


 


    具備一般會話能力,敢開口說英文,就可報名,校園說明會即將展開


 


至於學生最擔心的英文,其實只要具備一般會話能力,敢開口說話,即可參加,承辦單位都會舉辦英文測試,確認學生的英語能力。


 


每年九月底開始,是報名隔年美國暑期打工旅遊的旺季,各承辦單位也會在大學校園舉行說明會,今年第一場校園說明會928日(周五)晚上將於台南上場,而後101日(周一)和104日(周四)晚上在台北也有四場說明會。


 

    美國海洋世界雇主即將來台面試,趕快報名參加


 


由於台灣學生參加此項計畫的人數成長快速,美國雇主最近一、兩年甚至親自到台灣面試學生,像是美國前五大樂園之一的「海洋世界」(SeaWorld)(位於佛羅里達州)。海洋世界從去年暑假開始晉用台灣學生,立刻成為台灣學生到美國打工旅遊的夢幻之地,因為一個暑假在此打工的國際學生就超過1,000人,國藉最多,一次就可以認識一拖拉庫的各國大學生,而且吃好住好(住度假村,雙人套房,另附廚房、冰箱、烤箱、微波爐、洗衣機、乾衣機…,每周還有專人打掃),學生憑員工證不僅休假日可以在此玩個痛快,且在園區內消費享七折優惠,進入同一個集團的坦帕灣布希花園Busch Gardens、同樣在佛羅里達州的環球影城,統統免費,再送4張海洋世界免費門票讓你的親友入園(一張價值65美元),光是這些門票的價值就差不多500美元(約台幣16,500元)。


 


今年10月底,「海洋世界」將到台灣徵選200名參加美國暑期打工旅遊的台灣學生,有興趣的同學,動作要快,海洋世界委託台灣的代辦單位是Geo-Links(橋連國際交流顧問公司),網址:http://www.geo-links.com.tw,電話:(022366-0282




******出處:鐵母雞部落格,18~30歲的大學生注意,明年暑假到美國打工旅行要開始報名了,在美國3個月只要8萬元,名額有限,同學找同學,老師告訴學生,爸媽催促兒女,快哦!



 

Selective High School 精英中學

        姐姐今年六年級,五月上旬參加 NSW Selective High Schools 的考試,不過沒考上,本來考完還挺自信的,看來競爭實在激烈!  什麼是精英中學?         官網 有中文的介紹影片及一些宣傳文檔。 "精英中學是為智力方面有天賦、有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