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134947&pno=1
*延伸閱讀:影音》嚴長壽與王文華談國際視野
嚴:英國Gap Services的制度很好。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當新鮮人之前,有一段「空檔年」(Gap Year),趁年輕鼓勵他們去探索世界,旅行、當志工都好。經過這些體驗再回到自己的社會以後,會變得更成熟,也會有國際觀。
王:把大一男生上成功嶺的制度轉變成國際志工服務,就是很好的方式呀。不論男生、女生,考上大學之後必須到我們的邦交國,做三個月的國際志工,這不是最好的外交嗎?
一方面讓年輕人知道不同文化的生活,再者也讓這些國家得到我們的實質幫助,是一箭雙鵰的方法。這樣拚外交才最腳踏實地。
嚴: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延畢,不如鼓勵他們乾脆出去旅行?去澳洲採橘子半年、參加Working Holiday(工作假期),就大膽走出去嘛!台灣給了年輕人許多幻想,卻沒給他生存的能力、自處的能力,或者享受人生的能力,只會有渺小的、現在看得到的目標做為方向。
王: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做一個「旅行者」吧。「觀光客」聽人家安排、跟著別人走;「旅行者」自己開創目標,並且在旅行過程中認識更多人,養成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情。這一切,就是國際觀的起點。
問:全球化時代,台灣的競爭對手遍布全世界,我們的競爭力在哪裡?
嚴:就是找到我們的優勢。我才從溫哥華回來,當地有家熱門餐廳,排隊排很長。我也去排了,他們的小點是鍋貼,長長的盤子放六個,美得不得了。
這就是老外的聰明。在台灣賣鍋貼,一個五塊錢,六個卅塊。可是他在那邊賣是三百五十塊台幣一條,口味是一樣的,只是不同的包裝,價錢可以差那麼多!反過來,我們能不能善用自己的優勢?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可以超越!
王:我們學英文,不是為了要做有中國口音的外國人,而是要做一個能講英文的中國人。我們在國際上競爭,是要把中國人的優勢表達出來。
我在史丹福念MBA時,企管教育課堂上的案例討論,外國學生很吃虧,一來我們英文不溜,再來美國學生豺狼虎豹,講話都用搶的。有一次,老師問我們,有家義大利企業在公司大廳放創辦人銅像,為什麼?
想想看,那個教室裡,誰從小到大在充滿銅像的環境裡長大?我再不講,真是對不起蔣公!我就從我們的角度講銅像的意義,驚艷全場!
全世界很少有像台灣這樣的地方,有中國文化的傳承、接受日本文化的影響,又與西方資訊密切接軌,再加上全世界的中國熱,我們是極具優勢,大有可為。
嚴:我很同意文華說的。如果一直找藉口怪政府、怪某政黨,忘了自己也該努力,真的會被邊緣化。重點是,我們能不能更有效率地讓自己走出競爭的窠臼?
台灣明明擁有許多優勢,卻不曉得怎麼去整合。像苗栗的華陶窯,就是人文,藝術、自然、本土食材結合的示範。很多人去峇里島,只是想去發呆;政府大可以在台灣山區創造許多讓人放鬆、不輸峇里島的地方,日本、香港、新加坡的觀光客也會受到吸引。
王:廿世紀需要的人才,製造和販賣有形的產品;廿一世紀需要的人才,是可以製造和販賣無形的產品。最近很紅的幾部電影,像「慾望城市」賣的是fashion(時尚);「印第安納瓊斯」賣的是懷舊。
嚴:台灣不缺有工作技巧的人才,缺的是有觀察能力的人才。關鍵是創意,能從一件事情發想出十種以上的可能。
王:在廿一世紀必須思考,怎麼去包裝、販賣無形的東西。怎樣培養無形的能力?就是X、Y軸都要強,X軸是四海一家,從地理規模知道世界上除了台灣還有許多國家;Y軸是對這些國家的深度認識,除了政治領袖,他們的時尚、旅館、教育、文化也都很重要。
【2008/07/07 聯合報】
好多個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