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我們還想來看日出,不過天氣冷到我們不敢把身體從棉被裡拉出來,怕我的身體熱脹冷縮,密度搞不好突然大個幾倍。直到太陽升起,稍微驅散寒冷大地,才勉強上車,要跟烏奴奴來個近距離接觸。
我們剛把車停到停車場,抬頭就能看到攀爬烏奴奴的遊客,那坡道遠看時似乎不算什麼,不過近距離一瞧才發現真是陡得嚇人。遊客們每個爬得面紅耳赤,在底下仰望彷彿也可以聽到這些人粗重的喘氣聲音。有位小姐也不知道想什麼,穿了美麗拖鞋就要來爬,幸好人長得跟拖鞋一樣美麗,身旁有個勇猛男友能拉她上去。我只想告誡各位,如果你堅持一定要爬,千萬要結伴而行,至少有個人能幫忙打緊急電話。
上坡的地方
然後我們開始了環繞烏奴奴一週的健行。這段路程大約三小時,不過委實不太好走,雖然我們來的時候已屆冬天,太陽還是有把我們烤焦的嫌疑,而且可能還怕烤不夠熟,連我們腳下的石板也冒起蒸氣,有點像在做石板烤肉。迎面而來的遊客個個垂頭喪氣,附近活動力最強的生物就是蒼蠅,這些傢伙似乎不分春夏秋冬,惱得遊客隨手攀枝驅趕,不過沙漠植物往往得生長很久,多半還要些因緣際會,才能長到樹枝足以用來趕蒼蠅的程度,因此到處可以看到不要攀折花木對付蒼蠅的告示牌。
麥吉他烤焦了
路程中,先讓我意外的是烏奴奴面貌竟然如此多變,幾乎跟昨天看到的那塊方正石頭完全不同,從每一個不同角度看到的都是另一種風情,帶給我們一種瞎子摸象的探索快感。另外,烏奴奴下面的植物繁榮茂盛,種類跟高度都超乎我想像,可能是因為附近有從石頭上流下來的積水之故,不過我寧願相信這是來自於聖地的魔力。
植物茂盛
除此之外,有時還可見到不少壁畫,從比中國歷史還要古老的年代流傳下來,珍貴非凡,摸一下就要罰你五千塊澳幣。不過除了這些壁畫外,身旁這塊大石頭你要摸多久都行,我第一次碰觸它時,不能說有什麼電流流竄全身這種誇張的話,不過心臟還是跳得更加急速起來。
有不少區域分屬男性或女性的聖地,分別適用於原住民男性或女性的法律。小希跟我不時猜測這些區域的面貌可能長得像男生或女生的什麼器官,才會因此劃分,不過由於這些地區禁止拍照,所以也無法跟各位分享討論,只待各位日後親自來發揮想像力。
比較有趣的是看到從石頭上傾流而下的水流軌跡,會在石頭上畫出黑色刻痕。其下往往會有一道水溝,便成了動物偶而來休息之地,也成了過去原住民狩獵的最佳地點,原住民打獵總是只抓最後離去的一隻,確保動物不會對此地敬而遠之,真是個聰明策略。
當然現在遊客多了,原住民不來這打獵了,而且他們也因此再也不敢喝這裡的水了,為什麼呢?因為爬上烏奴奴通常要花兩個小時,上面可沒有流動廁所,遊客就……然後下雨天就跟著……小希跟我聽了特別氣憤,因為我們當時可是為了害怕冒犯聖靈,憋了整整一天阿。
觀光客們另外一件過份的事是,當我們走到像兩塊三分熟的牛排時,好不容易來到休息站,就看到坐著遊覽車而來的人已經搶占了幾乎所有椅子。這根本是作弊嘛,連帶害我們悔不當初。不管如何,我們還是順利繞完烏奴奴一圈,在天空沒有任何一塊雲庇蔭的情況下,我覺得我們蠻了不起的,更了不起的是我們只休息了一會,還接著要去卡塔裘加,再走另一個更艱辛的步道。
卡塔裘加距離烏奴奴有幾十公里之遙,宏偉程度一點也不亞於烏奴奴。它是由好幾十塊大石頭組合而成的,原住民稱它為「多頭」。雖然外觀不像烏奴奴那樣方正,不過遊客可以在其中穿梭,每個人都跟我們說此處絕不容錯過。
多頭
不過車子開到停車場時,我已經有一種虛脫的感覺,加上這兒更崎嶇難行,於是我無法深入步道底部,只有小希一個人走到最後拍了不少照片。我在步道外圍坐著休憩,看看風之谷的美妙景色,身邊不時傳來遊客吶喊的回音,有一種靈修中的寧靜,如果我要找個地方修煉絕世武功的話,大概就會選擇來這裡深造,至少,瞧瞧那在峭壁旁佈滿石塊的小徑,可以練成不錯的輕功吧。
風之谷
小希跟我炫耀完照片後,今日最後的重頭戲就是卡塔裘加的日落,這邊的停車場也塞滿了車,而且不少旅行團選擇在此處野餐,看得只能啃巧克力糖的我饑腸轆轆,很想混進去偷吃幾塊乳酪。
卡塔裘加日落時,光線轉換過程大致與烏奴奴相同,不過變化的速度較慢,而且顏色也更鮮豔明亮。我最喜歡它呈現紫色的樣子,有一種前所未見的神秘感,彷彿它們並不是這個星球原生的一樣。
紫色多頭
晚上我們又吃微波罐頭食物作為結束,坦白說,在這不毛之地住了一個多星期,到了要離開的時候還真是捨不得,遊客會繼續來來去去,繼續在酒吧狂歡,不過這一切都與我們無關了,尤其再也不能跟他們分享觀看烏奴奴時的感動,這點最讓我感傷,不過我無暇感傷太久,因為白天的疲勞讓我很快入眠,睡在烏奴奴跟卡塔裘加的搖籃裡,這是最後一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