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旅行注意事項

        買了輛二手車打算開始長征之旅的話,可以參考下面的幾點注意事項。


1.     離開大城市前檢查


        如果打算長征幾千公里,最好在大城市裡就先送進修車廠檢查。這應是一次較全面的檢查,包括潤滑油系統、齒輪箱和變速箱的潤滑油以及底盤、剎車、方向、燈光、輪胎、懸掛裝置、油、水、電等。


        我們在伯斯、塔斯馬尼亞、雪梨都做過檢查。如果只是standard service大約$100出頭,但若需要換零件,金額就會往上加。以我們的經驗,平均約$200-300


2.     每天行前檢查


        首先,從外觀開始,先看看四個輪胎的高度是否相同,或者用手按壓輪胎,也可查覺出輪胎是否有異樣,胎壁是否有裂痕(這是輪胎最脆弱的地方,我只不過擦撞一下路邊就爆胎了)。


        再來。打開引擎蓋,檢查水箱、電瓶液、機油、煞車油是否都達到安全標準,並檢視皮帶是否完整無裂痕。 


3.      每天停車後檢查


        最主要就是留意不要忘了關燈,免得隔天起來發現沒電。還有就是車門上鎖。


4.     要帶的東西


我們車上的飲料、食物都很充分,如果真的不幸拋錨,至少我們還可以活很久。



  • Esky

  • 裝冰塊的水壺-放在Esky裡面保持溫度。

  • 巧克力-Kit Kat是旅行的好伙伴,熱量高,每片有分裝,不怕融化。

  • 餅乾

  • 口香糖-司機的好朋友。至於Red Bull(蠻牛)就不用了。

  • 一箱飲料

  • 泡麵



  • 水果:香蕉、葡萄,有糖份、水分的水果。旅行時三餐簡單。

  • 地圖

  • Picnic lunch:雞、沙拉、麵包、火腿通通都可以丟入Esky,大概都可以維持兩天吧!

  • IPodFM transfer+car charge-在荒野中是沒有廣播的。

  • 機油、冷卻水、備用油、水-如果要每天都開長途的話,用冷卻水(綠色的)比在水箱中加自來水好一點。

  • 備用輪胎、換胎工具-堪用的備胎是很重要的,因為當需要用到它的時候,都是很緊急的時候,不需要省這個錢。

  • 帳棚-2~3人用的基本型。



  • 槌子-搭帳棚時用

  • 旅行用睡墊-躺在堅硬的地上睡覺,不僅難受,還會失溫喔!

  • 飲用水


5.     住宿


有車的話就不會想住Backpackers了,因為睡車上、Camping會都會便宜一點。就算住Caravan Park,價錢也跟hostel差不了多少,而且比較安靜。車上東西一大堆的停在市區裡,很容易被偷。所以後來我們比較喜歡投宿在離市區有段距離的Caravan Park


6.     行程安排


平均我們一天都開3~500公里。太陽出來後就可以準備出發,日落前找地方休息。通常開兩三個小時就休息一下,趁機逛一下當地的景點。


7.     注意事項


一、不要挑中午去加油。這樣好像比較虧。


二、合理安排行車距離:我們偏好在晚上時住到景點附近,隔天早上就可以趁旅行團開始之前先進去。下午開車,傍晚太陽下山前找住宿。


三、不要夜間行駛:很多動物都是夜行性,沒有路燈,精神壓力很大。

四、保持100-110公里的限速:省油且安全。在中澳過去沒有限速(現在有了),有些人會開到180或更快,但若路邊衝出什麼動物來,很容易反應不及。


相關連結


1. 那一年。我們在南十字星空下。。。 Iris&Ian也是背包客老前輩,和我們不同的是,他們是向二手車商購車。網站中有不少關於購車、保養、賣車…等等的文章,可以去看看。




2. 關於車的大小事




3. 如何買車


4. 背包客棧 -[澳洲]關於買車(二手車)/賣車及注意事項 相關討論





修改於2007/10/23

Deray的B2P計畫

雖然我們也號稱在澳洲移動了一、兩萬公里

不過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靠開車或其他交通工具,

如果換成腳踏車的方式進行,麥吉他的體重目前可能只剩一半(或已不在人世)。



因為都是Mac User的關係

所以麥吉他過去就聽過Deray的名號

知道他身為不務正業的工程師

退伍後曾靠單車騎上五千公里環遊法國。



這次他要從北京,騎去巴黎,路程約為一萬五千公里。



雖然很早之前就聽說了,不過當他真的把旅程開始放到網誌上時,

我還是感動得熱淚盈眶。

那感覺就好比看著熱血青年跳進滿是食人魚的亞馬遜河,

說他要挑戰自我極限一樣。

只是從新聞看到的話,

一定有人會認為這難以企及的志向是種偏執,

但當你親眼見證他們的軌跡,

身體裡的熱血會立刻翻湧,並深受鼓舞。



每個人追尋自我的方式不太一樣,

但Deray準備挑戰的,是麥吉他這輩子可能辦不到的事,

感覺自己彷彿受到侷限

很像某天不自覺地抬頭看到頭上的天花板竟然這麼近,被嚇了一跳

只想一拳打破它。

如果有機會,我應該可以挑戰騎單車環島看看……不然先限定台北市好了……恩,還是從外面的河堤公園開始吧!



別理我了,

請大家一起為他加油吧!



網誌:deray.org

          blog.deray.org



「人~要有夢想.心才不會老 要勇於實現夢想.你才會知道 其實自己好棒!」~by Deray



給畢業生學妹的一封信

親愛的映竹、曉婷學妹,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離開學校已近兩年。鳳凰花開,此時妳們也正面臨著相同的抉擇,是該繼續升學還是就業呢?


        記得大學生活的最後一年,我都在想著這個問題。曾經想過直接出國留學,也曾趁著課餘時間到辦公室打工,在校園徵才的季節到處參加企業的說明會和許多人一樣做了許多嘗試和準備,但不肯定哪一樣是我想要的生活,心裡有個聲音想要尋找不同的可能性。


        剛好在畢業之際得到了打工度假的訊息,既然鋪在眼前的路不怎麼吸引人,轉往未知的小徑說不定能夠激發新想法。在畢業之際做一些冒險行為,成本也是最低的,而其報酬,有可能是無限大!


        畢業前夕,我和系上很多教授談過。其中一位非常優秀的教授,從小到大都是進最好的學校、拿最佳的名次,大學畢業就直接進了研究所,再到國外念博士,一畢業就直接申請到母校的教職,沒花多久的時間就從助理教授升上副教授,這樣一路一帆風順的人,卻告訴我:「在人生中,從A點到B點,直線是最短的距離,卻不是最有趣的。」「我也想能夠有一年到墨西哥去流浪,可是現在是怎麼都不可能了。」既然我做不到兩步跨成一步的走在最短路徑上,而且聽起來也不有趣,那麼我就去做一些會讓生命變得豐富的事情吧!去看看別的地方,見識別人的生活。反正現在人平均壽命八十歲,等我們老時,可能會延長到一百歲,我又有什麼理由要走的急呢?


        離開台灣,踏上旅途,遇到的德國人,購物一定上百貨公司或大賣場,討價還價的小攤販他們無法招架;法國人非常高傲,因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明明就懂英文,卻打死不說;英國人是西方的日本人,非常有禮貌,可是卻很精明,難怪可以成為日不落國,且現在也是全世界最貴的貨幣;荷蘭人可能是因為吃乳酪的關係平均身高都很高,且國家富裕,在國外都是純旅遊,很少打工;加拿大人最痛的就是人家總把他們當成美國人;韓國人愛算計到讓人討厭,似乎不佔人便宜就是他吃虧;以色列男女皆兵,但卻不如我原本想像的全城都是斷垣殘壁;南非的內亂相當嚴重,每個人都隨身攜帶槍械;泰國人非常尊敬他們的國王;最常穿的衣服是黃色,也是現任國王的顏色;澳洲人在各項國際活動中都參與很深,可是卻總是在新聞中被忽略….原來世界很大、很有趣,不像我們在台灣所認知的只有美國、大陸及東亞各國。每個國家都有他的難題,台灣不是唯一不受喜愛的孤兒。


        出去走走可以增加自己思考的廣度,也會反過來重新思考自己的現況。我們的選擇就只有這些嗎?個人的能動性一直是我們很關心的一個主題,在社會結構的限制下,個人的力量看似很渺小,無力改變,但事實上確有很多可以拉扯、搓揉的地方,這也是生命的有趣之處。在與命運拉扯徐行之際,人類的文明與創造力於焉產生。


舉職場新近員工最不能適應的辦公室文化為例吧!為什麼大家總要自動的加班?為什麼要在背後說人壞話?為什麼見不得別人好?目的是什麼?這麼做有什麼好處?不參與的話會怎樣?除了待在這裡,我還有其他地方去嗎?別的地方會比較好嗎?如果能試圖瞭解背後邏輯的話,討厭的事情就不那麼討厭了,只是一個存在的現象罷了,妳可以選擇轉身離開,也可以照著遊戲規則玩下去,或是在不違背遊戲規則的情況下,發展出個人的因應之道。


        從比較現實的角度來看妳們為什麼不該留在台灣。如果妳們有兩、三年後要出國深造的夢想,目前的大學生起薪兩萬六,扣掉剛踏入社會的開銷,幾乎不可能存到錢,而以我這兩年的經驗,扣掉開銷,每個月存的錢都比職場新鮮人的薪水還多。加上練習英文及國外生活的能力,到時候唸書時的障礙會比較少,也可能申請到更好的學校。想想留學是個一、兩百萬的投資,如果又花其中一年的時間在增進英文、適應環境,不是相當的不值得嗎?況且,在國外的確存錢比較容易,如果想要留學夢成真,先到國外打工度假一、兩年,我相信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是在國外打工,因為剛開始英文不好,可能只能從事些比較低階的勞力工作,這對台灣年輕人來說也是很好的磨練,反正從來沒操過,當作體驗或去玩也好,趁著這時工作輕鬆,時間多,可以好好的想一下自己未來的發展,也可以練英文,學經驗,之後工作就可以越找越好。有人可能覺得不該到國外當台勞,但剛畢業又不出色的學生在國內又能夠做些什麼好工作呢?如果是有計畫的當台勞,往後發展肯定也會比只願安穩待在國內的人還多。


        去大陸可能會是很多人的另外一個選擇。現在是因為他們剛起飛,需要台灣管理人才的經驗,等到我們這群人三、四十歲時,同樣的好光景肯定不會再有。


我最近看到一個統計,他們的年輕人並不擔心和台灣人的競爭,反而更介意一些具有國際經驗的人才。大陸因為國家管制嚴,且其他國家對他們的防範也比較深,他們的年輕人很難出國,而我們申請各國簽證都容易許多,想要賺取國際經驗也有很多機會,如果真的想去大陸發展的話,至少應該帶著會讓人羨慕的經驗去吧!       


台灣環境的每下愈況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國際性展覽、會議、活動減少,投資降低,港口貨運量萎縮,薪資幾年沒有成長….待在溫水中的青蛙,感覺不到漸漸上升的水溫,每天的日子只是比昨天稍微難過一點,但還是過的去,不過五年後、十年後會怎樣呢?妳們有想過未來的位置嗎?坦白說,這個地方現在並不需要妳們,如果妳們也想像不到未來的發展的話,不如出去走走吧!



關於車的大小事

        澳洲這麼大,如果想要到處走透透,參加旅行團又嫌太貴,買輛二手車倒是不錯的選擇。很多背包客都會在當地向即將離開的背包客買車,要離開前再將它轉手。其實要開車長途旅行並不會太難,以前在台灣我也是把所有事情都交給修車廠,買了車之後才開始學換備胎及簡單的狀況排除。


        澳洲出了城市就很荒涼,手機也沒收訊,可能很多人會擔心要是出事了該怎麼辦?不過其實澳洲的旅遊很發達,只要都開在一號公路或其他主要公路上,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人幫忙。


        舉個例子,我們在往Uluru的路上拋錨,停在路邊,引擎蓋打開(這樣比較明顯),不到五分鐘,經過的車就停下來,幫我們檢查,及拖到三十公里外的修車廠,讓我們省了一筆可觀的拖吊費。


        另外,在車子掛掉之前都會先有徵兆,千萬不要置之不理。開車的時候,應隨時注意車輛各種運行狀況。包括:

聽:有沒有出現異聲 


看:監測儀表 


聞:是否出現異味


        再舉些例子,在開到阿得雷德時,行駛間會聽到金屬撞擊聲,因為之後我們要開上Stuart High Way,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到修車廠去問看看,結果只是排氣管裡有零件鬆脫,不會影響行車安全。


        另外一次是在進北領地後,儀表板上很多燈都亮了,但車開起來並無異狀,


決定忽視,繼續開了三百多公里後,就在鳥不生蛋的地方拋錨了。如果我們當時開到愛麗斯泉去做檢查,修車費肯定比在Yulara便宜,也不會那麼費時(我們為了等修車,受困八天)。


        舊車難免會有狀況,如果對自己的車子能夠多些瞭解,就能夠自行試著排除。


        我們曾在塔斯瑪尼亞的最南邊小鎮停車購物後就發不動了,進去向店家求救,剛好有個比較懂車的人幫我們看過之後,才知道是因為手排檔沒有完整的切到P檔,所以無法發動。


        在開上Stuart High Way之前的最後一個城鎮,我們也在information center遇到無法發動的問題,打開引擎蓋一看,試圖發動時,電池好像有點冒煙或小火星,稍微轉動之後,認為可能是鬆掉了,就到附近的修車廠請他們幫我們鎖緊。


        在雪梨的時候爆胎,還好我們購車前有學一下怎麼換備胎。不過螺絲鎖錯邊,開到輪胎廠的時候,他告訴我們如果沒馬上處理,開久一點,左前輪就會跟車體分家了。


        這樣細數起來,一年之中,車子的確出過許多大大小小的狀況,一年之中換過排氣管、煞車皮、左前輪懸吊、輪胎….,但也因為我們有定期保養,不會忽視問題,所以至今車況依然不錯。


        購車的成本不只有當初付給賣方的價格及稅金,之後這些維修費若列入考量,買車還是要兩個人以上合購會比較划算喔。





  相關連結

1,如何買車

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未來?

這兒是前幾天主編傳給我看的一篇文章,裡面包含一段影片。(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Lucifer78&f_ART_ID=873905),



記得嗎?小時候長輩都會給我們一種典範,考上師範學院,畢業後當老師,考上醫學院,以後可以變成薪水多社會地位又高的醫師……上學後,老師也會給學生一套遵循的標準,打掃認真的加一點操行成績,成績好的可以當班長……畢業後,整個社會又給新鮮人一些必須奉行的圭臬,每份工作無論如何要撐滿一年,三十歲還沒結婚的女性就是敗犬……



然而這些準則、教誨正在急速崩壞中,師範學院畢業而找不到教職的比比皆是,醫師不再是人人稱羨的工作,操行成積好也不見得能爭取更多受教權,1/4的人在現在的工作上待不滿一年,離婚人數直逼結婚人數的一半……



未來我們要面臨的挑戰跟機會,是現在的人無法想像的,連那些給我們規則的人都無法想像,除非他們能全權負責我們的未來,否則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未來負責。所以當他們說:「幹嘛去澳洲當台勞?當心回台灣找不到工作」的時候,你大可以對他們的冷言冷語俏皮地噗嗤一笑。



只要你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就可以了,因為他們怎麼可能知道你該做什麼。



每個人都想追求安逸穩定的生活,然而那樣的時代很可能不會再出現,有把握在未來學會使用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的科技嗎?有把握從事目前還不存在的職業嗎?「適應力」跟「應變力」一靜一動,兩個看似互相矛盾的名詞,卻是現代年輕人最需要具備的兩種能力。不必害怕跟不上這個變動迅速的時代,我們要滿懷希望地向時代挑戰。不一定要從打工度假開始,不過就像我一位學長講的,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群人不怕在國際舞台上起舞,接受世界嚴厲的眼光檢驗,這個國家是沒有希望的。



如果你踏上了打工度假這個舞台,就讓世界各國的背包客看看我們優雅的舞姿吧!

兩場座談會

五月麥吉他將參加兩場座談會,有興趣的人可以參加~

小希可能要等到她暑假回來才有機會參加活動

我會想辦法在每一場都講跟以前不一樣的東西,(包括不同的投影片)

當然內容多少會有重複,這點敬請見諒

希望能多少對參與的大家有幫助!



(一)

活動名稱:澳洲打工渡假遊學趣博覽會

主協辦單位:主辦: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貿易投資中心、澳洲教育中心

              協辦:澳大利亞簽證服務處、昆士蘭觀光旅遊局、澳洲旅遊局

時間、地點:5月19日(六)13:30 - 18:30  

              誠品信義6樓展演廳 (捷運市府站)



17:00 - 18:00,麥吉他經驗分享

主題:

流浪的意義-打工度假給我不同的人生





(二)


5/10: Sicaa--三萬公里的流浪

5/17: Nicole-- 一個人到昆士蘭

5/24: 麥吉他-- 爆笑的澳洲打工旅行

5/31: 邱淑玲-- 體驗昆士蘭的世界第一




5/10.17.24.31每週四晚上730-930目前共四場講座(每場限50名)

地點在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04號3樓 (星巴克重慶門市3樓)

費用每人每場次200元(含一杯中杯那堤,一份糕點,當期AZ時尚旅遊雜誌一本及Wasabi雜誌冬季號一本)

報名方式請電02-25177099分機674或電郵davidwang@aztravel.com.tw (註明參加場次.人數及聯絡電話)

主辦單位為澳大利亞昆士蘭觀光旅遊局+星巴克+AZ時尚旅遊雜誌








相關連結

1. 2/3紐澳打工度假分享會

2. 2/3紐澳打工度假分享會-影片分享

ROYAL SHOW

Royal Show是一年一度的農業聚會,除了有很多農畜的展示外,也有許多有趣及好玩的活動。我們曾在伯斯及雪梨時在裡頭的餐車打工,雖然只有時薪$10,不過包三餐,且工作時間長,一場活動下來可以讓存款水位拉高不少。


以下是澳洲各地每年舉辦Royal Show的大概時間,有興趣的人可以將其列入行程安排的考量。其中時間最長的Sydney Easter Show下週末就開始囉!





Camerra          二月二十三~二十五日        3 Days


Sydney         四月五~十八日    (14 Days)


Darwin        七月二十五~二十七日        (3 Days)


Brisbane         八月九~十八日    (10 Days)


Adelaide         九月七~十五日    (9 Days)


Melbourne      九月二十~三十日        (11 Days)


Perth               九月二十九~十月六日        (8 Days)


此外在Bathurst, Alice Springs, Hobart, Launceston都有類似的活動。


除了Royal Show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的大型慶典都會需要很多臨時工,像賽車、遊行、體育活動等等,有興趣的人也可以留意。




相關連結


         1.     Level UpRoyal Show 吉他版     麥吉他的秀場工作經驗 

2.  Royal Show側寫Can I please have…    在雪梨一起工作的卡蘿經驗分享


         3.     the royal Easter show  Ben 

 4.     Royal Show 加長版Royal Show ,耐力與體力的大考驗  小希  

澳洲 Year 3 三年級心得 (二寶版)

         花在二寶的教養時間上不太多,反正有姐姐在前面做榜樣,她也不太可能長歪,很多時候是讓姐姐盯著她,做不好還會被譏笑,激勵她上進。因為年齡還算相近,她總是和姊姊一起做一樣的事,雖然做得沒有跟大兩歲的姐姐一樣好,但其實比姐姐同年齡的時候還好了。 關於分班&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