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Year 2 二年級心得 (二寶版)

         今年算後 Covid 疫情,雖然學校不斷地有老師、學生生病,但至少校門都有開,不用再上網課,謝天謝地! 妹妹因病缺席的次數不多(好像只有一天),不過Term 3有回台 9 - 10 周學中文。

關於分班&老師

        Stage 1 包括一、二年級,今年學校分了三個一、二年級混班。在疫情前,姊姊二年級時只有一個 straight class 及一個混班。現在這樣安排可以在老師缺席時,比較容易由其他老師支援帶班,減少對孩子學習的影響。

        妹妹二年級的老師跟姊姊一年級時一樣,是全校唯二的男老師之一,我覺得有機會遇到挺好的。現在是他第四年帶這個班(姊姊當時是第一年),教學經驗多了一點,希望OK。但根據過往的經驗,我對他沒有過高的期待,我們也會自己在家學習,不會完全靠學校。結果老師年底就申請轉任圖書館員了,兼教科學。

        妹妹這兩年都是向下混班,我覺得挺適合她,因為她太瘦小了(八歲125公分,21公斤),和高年級合班更顯弱勢。她很喜歡照顧人,Stage 1 和低年級的混班正好。


英文

  • Reading
        妹妹開學時就 reading level 27了,全班最高,想看什麼書自己選,老師也不會再頻繁測她 reading level,不過年底還是沒有測,只有到 reading level 28。

        其實 reading level 所有的孩子或早或晚都會在三年級末到達最高的 level 30,早到晚到沒有影響。姊姊二年級開學時剛從台灣回來,reading level 才18,全班最低,年底時達到27,算是有跟上標準,到三年級末拿了 Excellenct in English Award,四年級末拿Academic Award,學校平時的閱讀測驗幾乎都是滿分,只要每天持續的閱讀,都會進步。

        妹妹雖然可以讀 chapter book,但是圖書館都愛借繪本看,上半年我們也放任她選自己喜歡的看,不過年中 School Report 英文只有 Sound,之後我們開始要求她每天還是要看一些 chapter book。下半年她看了 The Bad Guys 及 The Treehouse Story 兩套書。此外還有有持續的做 Reading Eggspress、每天 home reading 15 分鐘等等,年底學校報告就好看一點了。

        明年從 learn to read 進入到 read to learn 階段。可以多看些各式各樣的書,姊姊去年看了一套 Usborne 100 Things To Know About ,覺得對拓展知識面蠻有幫助的。

Usborne 100 Things To Know About

  • Spelling & Writing
        妹妹的學習之路一直都比姊姊走得輕鬆。每周考16個單字,她稍微準備一下大概都會全對,加上本來就話多,因此寫作也還不錯。唯一的問題大概是小肌肉還不夠好,字有點醜,不過據她說已經比男同學好很多了,慢慢地也會進步吧!


數學

        因為姊姊三年級時 NAPLAN 數學考得差強人意,所以我們希望加強妹妹的數學。學校每周數學作業只有一面A4,題目還很簡單,真是不太夠。

        姊姊今年四年級老師讓她們用 Prodigy 練習數學,妹妹也跟著一起玩,算是增加一點練習。另外她還是有持續做 Mathseeds。我覺得 Prodigy 可以練習已知的概念但沒辦法學到新東西,所以還是打算把 Mathseeds 做完。然後 Term 4 也有開始做 NAPLAN 數學的考古題。

       
體育

        妹妹年初本來可以參加 Swimming Carnival,但是下雨很冷,加上疫情剛放鬆,學校建議有能力游完50米的再參賽。因為她自由式還沒辦法換氣游50米,所以就沒參加了。在沒有疫情的時候,其實還有很多趣味競賽可以玩。

        她11月出生,1月參加八歲組的比賽時才7歲3個月。其實年尾出生的孩子參加各項體育競賽按年齡分組都比較弱勢,像姊姊2月出生,參加8歲組比賽時只差不到一周就滿8歲了,不過這差別可能隨著年齡增加會逐漸減弱吧! 今年有學完蝶、仰、蛙、捷四式,希望明年可以多參加一些項目。

        跑 Cross Country 的時候,姊妹同一個組別,結果妹妹使出洪荒之力 (跑完吐了),名次居然在姊姊前面,Athletic Carnival 100米跑第四,看來她腿短還跑得挺快。她的身高是全年級倒數前三名的矮,年中體重才20公斤,不過今年開始每周運動的時間和姊姊差不多,隨著年齡漸長、運動強度增強,應該會進步。

        學校會玩不同的運動,她最近喜歡 T-Ball,喜歡擊球出去的快感。


課外活動

        去年練的今年還有繼續練,而且時間也增加了,長度幾乎都跟姐姐一樣。
  • 跳舞 - 每周90分鐘 Jazz, Tap, 跟 Ballet。
  • 美術 - Term 1 & 2 每周60分鐘,Term 3 回台灣就停了,明年 Term 1再繼續,不過活動太多,Term 2 得停掉改去跳舞。
  • 滑冰 - 每周60分鐘,今年開始上 learn to skate。
  • 體操 - 每周120分鐘,每季升一級。
  • 游泳 - 每周60分鐘,年中冬天學完四式,開始在 Mini Squad 訓練,時間點和姐姐差不多,但是她體重比當時姐姐瘦了8-10公斤,大池水又比較冷,看她練習都很想哭....全水道裡面最瘦小的,速度又慢,一小時內要上岸好幾次,冷到全身發抖又一直說要放棄,還好到年底夏天就可以撐到最後了。
  • OOSH - 之前沒去過課後照顧班,平時都是爸爸接送上下課,他又不讓孩子下課後在公園裡和朋友玩,因為他在旁邊等很無聊。今年開始讓孩子週五去 before school & after school care,從早上7:30 一直在學校玩到晚上快 6:00,我本來擔心會不會太累,不過看來她們非常開心,喜歡當最後一個離開的。

中文學習

       除了八月回台兩個月有去公立學校上小二一個月及年底去國語日報上華語研習營外,在澳洲時就只有日常練習口語對話。


整體心得

       妹妹學習上比姊姊輕鬆很多,也是班上的模範人物,在校的自我要求高,朋友很多,各年級通吃。而且又有姐姐做榜樣,做不好也會被她冷嘲熱諷,感覺應該差不了。
            
        她們年級學術第一的是巴基斯坦裔的女生,也很矮、開始戴眼鏡了、吃素、不吃水果、跑步倒數第一。媽媽是醫生,她大概也計畫走這條路。學業成績特好,體育特差,我們不希望保持這種亞洲人的刻版印象,希望能五育均衡發展。

        妹妹學術上沒啥問題,大概都名列前茅,因此我們保持固定的家庭作業習慣就夠了。她的身高矮、體重輕、吃不多、肌肉不夠,我們花比較多的時間運動或是做動態的活動,還好她也不是不喜歡運動,應該隨著年齡增長會長高、長壯吧!



Year 3 三年級規劃

        Kindy 到 Year 2 基本上就輕鬆地在玩樂中開心地渡過了。學校可能有一些考試,但是老師不會跟家長報告結果,孩子也講不清楚。不過三年級三月下旬的時候有個全國統一的 NAPLAN 考試,考完就可以比較客觀的知道孩子的程度,到時再針對性地加強就好了。




參考:

澳洲 Year 4 四年級心得

        今年算後 Covid 疫情,學校進行面對面教學,沒有網課!雖然老師、學生輪流生病、請假,但基本上學校都還能正常運作,所有的校內活動也都能舉辦,謝天謝地!

        姊姊雖然身高在同年級女生中算高,但是年齡是倒數第二小的。過去幾年從落後到慢慢追上。以前懵懵懂懂,一問三不知,現在感覺心智逐漸成熟,接下來可以陪她分析自己的強項、弱項,設定目標,研究如何進步,慢慢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她手上。

        去年年底拿了 Excellence in English Award,今年我們原本打算以 Mathematics Award 為目標,明年再拚 Academic Award,因為八月的時候回台灣兩個月,覺得要能年底還拿個獎都很了不起了。而且她們同年級有個男生從 Kindy 開始連續四年拿學術獎,他媽是別的小學三、四年級老師,感覺很難超越。

        今年年底參加 Presentation 時拿到 Academic Award ,姐姐也很驚訝, 應該是 Term 4 開學從台灣回來有一些考試,她的總分年級最高所以拿獎了吧?  一旦拿過獎,接下來她也希望五年級能持續保持,六年級以 Dux 畢業。

        此外還拿了 Junior Girl Swimming Award,一個文、一個武,應該不會被當成只會念書的 Asian nerd。

 


關於分班&老師

        學校去年只有八個班級,今年成長到十班。除了 Kindy 有兩個 straight class,其他年級全部都是混班。多數都是同一個 stage 的混班,這樣安排同一個年級有兩、三個老師,可以互相學習、支援。尤其每天全州 Covid-19 的確診數還是很多,很有可能老師也會確診或因其他事需要請假,這樣安排比較有辦法不影響到孩子學習。今年有代班老師的機會比往年都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可能會打折,不過能每天去上課就很好了,前兩年都有兩、三個月在家學習,很辛苦。

        姊姊今年四年級分到四/五年級混班,她很開心,因為可以學五年級的內容。女老師是第四年帶這一班,有20多年的教學經驗,一開始就說有 high expectation。照姓氏來看應該是有印度背景,不是幽默風趣那種,帶班嚴格,班上紀律比去年男老師班好,姐姐課業上進步很多。缺點是不像中低年級的老師那麼親切,以前老師拍好多照片,今年只有寥寥數張。

        
課程學習

        隨著年紀漸長,姊姊所有課堂上或家庭作業都可以獨立完成,有問題或需要幫助的話會自己提出,只是有時候在家要提醒她做作業,不然會玩到忘了時間。但只要提醒她,都可以完成該做的事,不需要三催四請。

        中、高年級好像經常有小考,什麼 pre-test、post-test、NSW Check-in assessment....等等
,看看學生是否有進步。和台灣不同的是,澳洲小考不會寫聯絡簿通知家長,沒有什麼範圍可以針對性的準備,考完成績也不會告知家長,不過孩子們可能會互相看一下成績,隨著年齡增長,自己會在意這部分,同學也大概知道誰成績比較好。

課表

  • 英文
    • Reading: 
                一般來說女生的語言能力比較好,閱讀、寫作都沒什麼問題,不過很多女生自己選書會太偏 fiction。

               我們在家會做 Reading Eggspress (用五年了) 及 Opportunity Class 的練習題 (考試前)。因為閱讀測驗的成績自三年級以來都不錯,所以沒花很多時間做題,可以閱讀喜歡的書,fiction 或 non-fiction 都OK。

    • Spelling & Public Speaking
                每周學完老師發下來的16 - 20 個單字,週五考試,這樣一年下來,學超過600個字。她算是有跟上學校進度,但是程度並不超前,算是各項裡面偏弱的,所以 Term 4 開始用 NAPLAN Year 5 的 Language Conventions 準備 spelling, grammar and punctuation。

                我們學校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有機會參加 Premier’s Spelling Bee Competition,今年第一次辦。她本來拼字也不算太差,但是要在禮堂講台上對著麥克風拼字,她緊張到第一個字 'craft' 都拼錯而第一輪就下台了,然後躲起來偷哭了。克服 stage fright 也是她接下來需要努力改善的部分,明年我們會再多花點時間,今年因為出去玩加上還有跳舞的登台表演,而且又是第一次辦,並沒有什麼準備。

                姐姐比較不敢在人群前面講話,前幾年的 public speaking 能免則免,三年級強制要做只敢私下講給老師聽。今年自己決定主題、蒐集資料、寫了3分鐘370字左右的講稿、對著鏡子練習多次、計時,然後最後在全班面前發表,並且會留意和聽眾做眼神接觸,雖然還是太緊張而講太快,但有很大的進步。她決定講關於恐龍的主題,包括恐龍的分類、盤古大陸、南極曾有恐龍、滅絕的理論等等,題材比起有些人講我的家庭、我的兄弟姊妹、寵物...等等來的有意思。而且她算是很聽老師話的好學生,會把老師講的一些演講技巧、選題要有創意、幽默...等等認真實踐。

    • Writing
                在家不會教,就都交給學校老師了。

線上考試

  • 數學
        去年NAPLAN 數學考了個很一般的成績後,我們在家就比較加強這部分。在教室裡做完四年級的練習題後,她還可以去拿五年級的來做,這是向上混班的好處,不過老師不會改。

        我們今年本來計畫只用練習冊,不用線上學習網站 (Mathseeds去年全部做完了),不過年初老師讓他們玩了 Prodigy Maths,孩子很喜歡,所以很常用這個練習數學,從年初的四年級程度,到五年級開學前把六年級做完了。因為六年級要考精英中學,所以希望維持超前一、兩年的程度,不過不會一直往上學更高年級的內容,會同時加強 problem solving & thinking skills。

        年中的時候考了 Opportunity Class,所以 Term 1 & 2 主要是做相關的練習題。Term 3 在台灣時做 Prodigy Maths,Term 4 做 New Wave Mental Maths Year 6、 101 Must Know Challenging Maths Word Problems Year 4、Thinking Skills....等等。

       其他的分享可以看: 澳洲小學中年級 (Year 3 - 4) 數學學習

  • 科學、歷史、科技
        一直以來姐姐最喜歡的科目都是科學,平時在家看很多影片、書籍、做過很多簡單的實驗。博物館、科學館、水族館也去過不少。我們在家會拿 ICAS Science 的考古題做做,不過學校沒有參與這個考試。

        今年開始她也對歷史感興趣,目前最喜歡的是古埃及文明,關於金字塔及法老,沒事會看看 Youtube 或 National Geographic 的紀錄片,所以她說未來要成為考古學家,哈哈!

       學校有讓他們體驗組合、操作樂高機器人。 此外雖然有參加學校的 Coding Club,但是因為占用到 lunch break,幾乎沒去。對編程略有興趣,但更喜歡在戶外玩。





校內/外各項競賽/活動

        中高年級可以參加的活動很多,加上疫情趨緩,經過了兩年,總算可以享受學校生活,大部分的活動都正常舉辦。
  • Swimming Carnival: 今年校內比賽得了兩金(蝶式、蛙式)、一銀(仰式),明年想多參加幾項賽事,爭取能拿更好的成績,希望可以參加 Zone 的比賽。
  • Cross Country: 自稱不擅長長距離跑,大概算中等。
  • Netball Gala: 25校的無板籃球比賽,本校主辦,共出了10隊,一整天打了7、8場比賽,玩得開心。
  • Athletic Carnival: 參加了100米、200米、800米跑步,沒有跳高、跳遠、接力等等,天氣陰冷、風大,還好沒下雨。
  • PSSA Knockout: 過去學校人數少沒參加,姊姊三年級的班導是助理校長,他說明年等她們這屆升上五年級,學生人數也超過250,會開始參加,非常期待。今年校長也預告了,應該至少會組足球隊、無板籃球隊...等等。
  • Star Struck: 是當地中小學生參加的表演活動,總人數超過3,000人。本校一團16人,雖然表演只有5+5分鐘,又是在上百人的群舞,還是玩得很開心,也計畫從今以後每年都參加,不過每個學校有人數限制,一般都會把機會先讓給高年級的學生。
  • Premier’s Spelling Bee Competition: 我們學校第一次辦,雖然姊姊有花點時間準備,但其實有點忙,課外活動太多,連假時出去玩,加上 Star Struck 預演等等,還有她有登台恐懼症,第一個字就拼錯下台。我們接下來會利用 spelling list 好好準備,希望明年可以表現得更好。
  • Premier Reading Challenge: 挑戰賽鼓勵學生多看書,以前我懶得幫她記錄,也沒特地去找指定閱讀書目,都是平時想看啥看啥。
  • Bebras 國際運算思維挑戰賽 - 意外地拿到 High Distinction,好像對運算思維蠻有興趣的。
                         

課外活動/興趣班

        今年跟往年一樣報了很多課外活動,很幸運沒有因為感冒 / COVID 而休息過。不過 Term 3 回台灣10周,所以暫停了一下。她算很有恆毅力吧,從 kindy 到現在幾乎都還持續練一樣的東西,一直都很有興趣,但也因此沒有時間試試其他的活動。
  • 跳舞 - 每周90分鐘 Jazz, Tap, Ballet。從 Kindy 到 Year 4 持續四年了,只有二年級因為我接送妹妹不方便而停過。明年還是會繼續...
  • 美術 - Term 1 & 2 每周60分鐘,Term 3 回台灣就停了,明年初再繼續,不過因為活動太多,只能 Term 1 去,跟跳舞錯開。
  • 滑冰 - 每周60分鐘,今年開始上 learn to skate 還蠻喜歡的。滑冰場有個教練今年初有去北京參加冬奧,孩子們看到她都很興奮。
  • 體操 - 每周140分鐘,Recreational 每一季經過測驗可以升級,明年五年級會上 Level 4,比 competative squad 的速度慢,因為練習的時數不能比,不過應該上中學還是會一直練下去,目前已練5年了。
  • 游泳 - 每周60分鐘,持續在 Mini Squad 訓練,小學沒有進 competative squad (每周至少要練習三次) 的打算。從1、2歲學到現在也超過7年了。今年在校內游泳比賽拿兩金一銀後,明年希望能更上一層樓,所以冬天也沒有停止,回台灣有找私教練習。
  • 鋼琴 - 去年開始學,一年換了兩個老師,今年又要換,加上時間不能配合,所以就暫停了。Term 4 等妹妹8歲了再一起上,有個伴。
  • OOSH - 之前沒去過課後照顧班,平時都是爸爸接送上下課,他又不讓孩子下課後在公園裡和朋友玩,因為在旁邊等很無聊。今年開始讓孩子週五去 before school & after school care,從早上7:30 一直在學校玩到晚上快 6:00,我本來擔心會不會太累,不過看來她們非常開心,喜歡當最後一個離開的。


中文

        四年級 Term 3 回台灣的公立學校上課一個月學習中文,詳見: 台灣小學四年級&二年級短期寄讀/遊學經驗分享

        隨著年齡漸長,學中文的機會成本也越來越高。理想上希望英文、數學至少超前一、兩年,此外還要參加各項課外活動、戶外活動、閱讀及有自己的休閒時間、準備OC、Selective....等等。家長下班回家也想休息,感覺擠不出時間來學中文。

        如果只是喜歡台灣,能夠用中文日常溝通無礙,我們算是有達到目標。但如果想要能中文閱讀跟書寫,每天還要再花上不少時間學習,得放棄一些其他東西....

        年底回台再去試試國語日報華語研習營,除了回台灣的時間之外,在澳洲的中文學習就完全處於停滯狀態。頂多日常生活有一些口語對話。        


P&C

        我今年還是有在做學校志工,一周去 Clothing Pool 幫忙一次,還有參加 P&C Executive Team,雖然有全職工作,不過也想抽空參與學校事務,給孩子當榜樣。


Year 5 規劃
 
        五年級末可以參選學生幹部,她們學校有兩個會長、兩個副會長、四個體育組長。不過學生人數少,一般大概50%的五年級會參選,然後50%參選的會選上。此外明年還會開始組學生議會,每班每學期有兩名代表。

        今年底選上學生會長的兩個女生來自姊姊班上,明年應該也會同班。(學校有兩個五/六年級合班) 可以近距離的觀察別人領導的經驗,她明年底應該也會參選學校幹部,選上的機率也蠻大的。(靠可愛的妹妹拉票)

        進入高年級的可以參加的活動更多,學校也會提供機會鍛鍊責任感、領導力,期待多采多姿的五年級生活。
    


        

Opportunity Class (OC) 英才班/精英班

        姊姊今年四年級,七月底的時候可以參加 NSW  Opportunity Class 的考試,考上的話,五、六年級可以轉到其他學校的 OC 精英班。我們是沒有打算轉校,就是藉著考試看看自己的程度,作為準備六年級考 Selective School 的參考。


什麼是OC 精英班?

官網介紹 

        "位於公立小學的OC班為具有高潛力的學業有天賦的 5 年級和 6 年級學生提供服務。這些課程通過將學生與能力相近的學生分組,使用適當水平的專業教學方法和教育材料來幫助學生學習。"

        2023 年 NSW 4年級大約有101,800 個學生,今年有14,800 個學生報名參加 OC 考試,大約佔 NSW 四年級總學生人數15%。 5 年級OC班有 1840 個名額。錄取的大概佔報名人數12.4 %,因此最後錄取率大約佔四年級總人數 2% 不到。每年的報考人數越來越多,錄取的名額沒有增加,明年開始又要將其中最多保留 20% 給弱勢的學生,只會越來越難考上,尤其是亞洲人多的地區及大家認為的一類OC。

        距離我們家10公里以內的學校就只有兩間,共30個名額。我們在NSW雪梨以外的地區,會參加考試的人不多,就算考上,離家遠的話也不會去念。

        




為什麼要考OC班?

        本來OC班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讓有潛力的學生聚在一起,提供比較有挑戰性的教學內容,不然他們在普通班可能會覺得無聊。不過因為亞裔趨之若鶩,大家都想擠進'重點學校',導致錄取分不斷地被推高,在熱門的地區,如果不補習,光靠聰明才智,大概考不上。

        也有很多人是把它當作六年級考 Selective School 的模擬考,畢竟出題機構、題型都一樣,只是難度不同,而且澳洲孩子很少有大考機會,可以用來評估孩子在 NSW 同年級中的水平。

        現在考試交由劍橋大學的 Cambridge Assessment 來負責,官網說是為了'建立世界級的選拔系統',題目出的不錯,就算不去上OC,拿考題來練習一下也挺好。


2022 OC 考試簡介
  • 重要日期:
    • 申请开始         2022年4月26日     上網報名一下,不需要10分鐘
    • 申请截止         2022年5月13日
    • 收到考試通知 2022年7月14日
    • 考試日期         2022年7月28日
    • 發放成績         2022年10月28日     
  • 考試格式 - 筆試,不用計算機
  • 考場 - 就在孩子原本的學校內
  • 考試內容
    • 閱讀 (Reading) - 30分鐘 25題
    • 數學推理 (Mathematical Reasoning) - 40分鐘35題
    • 思維能力 (Thinking Skills) - 30分鐘 30題

如何準備考試?

        教育局是建議不要補習,但競爭實在激烈,在雪梨不補的話不太可能考得上,很多人從三年級就開始補習。

        我們不在雪梨,所以沒有補習或是參加補習班辦的模擬考。就靠市面上買的到的練習冊、線上題庫及官網樣題自己在家裡練習。

  • 考前6-12個月
       我們在三年級 Term 4 買了一些練習冊做,每一次做一面A4,第四學期第七周後學校沒有回家作業,可以自己在家做點練習。 見下圖,買幾本就夠了,其實寫不完。四年級 Term 1 & 2 很忙,很多課外活動,每天能做完學校功課外加閱讀就不錯了,一個禮拜頂多可以寫個幾頁練習冊。





        四年級平時課後回家有做 Prodigy Maths、Reading Eggspress、Challenging Maths Word Problems、ICAS Science....etc,學習四、五年級的課程內容,也會閱讀,姊姊四年級開始對歷史感興趣,所以買了一些書。沒有把全部的課餘時間花在針對OC做準備。

        姐姐平時上學期間很忙,除了學校給的回家作業、每天閱讀外,還有很多課外活動,如: 跳舞、美術、滑冰、OOSH和同學玩、體操、游泳....等等。周末還得抽空騎腳踏車、和朋友在公園玩或是玩Minecraft 或 Rolbox。


  • 考前1個月

        比較認真準備是在考前一個月,冬季學生假期每天花3-40分鐘做線上題庫,閱讀、數學、思考技巧輪著做。發現做題速度不夠快,時限內做不完、正確率不高 (55-75%),媽媽心裡突然有糟糕了的感覺! 這時再抱佛腳好像來不及了...只是對著孩子還是要持續鼓勵,每次做完都一起檢討錯題,希望她能不斷進步。


  • 考前1周

        官網有一套樣題及前一年的考題,考前一周可以做一下,熟悉題型及填答案卡的方式。最後練習做 2021 年的題目,她都有在時間內做完,還有剩一點時間。

        上網看一下,根據前人的經驗,正式考試正確率60%以上就有希望進OC,最好的OC要80%以上,我們如果只是要保持在 NSW 全四年級中上的程度,她的正確率可以了,只是每次還是會有幾個silly mistakes。做完樣題,我都跟她說她做得很好,只要不粗心,一定可以考的不錯。
      
        考前一天再叮嚀一些考試技巧,在9點以前就上床睡覺。

    
  • 考試當天

        今年考試試場就在自家學校,考完直接回教室上課,沒什麼壓力。今年同校有5個人參加考試,大概也佔四年級人數的15%,跟全省平均差不多。

        孩子的學校算很普通的公立小學,學校的 ICSEA值很中等,NAPLAN成績也接近全澳平均,英語背景以外的學生只有15%,有特別準備考 OC 的人很少,好多同學還在冬季假期時參加運動比賽等等活動,相較之下,我們已經算準備充分的了,都不好意思跟同學說我們 winter school holiday 沒怎麼出去玩,每天花一小時準備考試。感覺在這邊運動好比較重要,很怕被當成 Asian nerd,姐姐同年級只有她一個華人。

        早上起來和妹妹玩,放鬆心情,九點前送到學校,和平時差不多。


Performance report 成績報告

        離家最近的學校拿 Reserve B,在 waiting list 上,不算太差,離考上差了一點,但在目前學校裡應該已經算成績不錯,預計應該可以在明年開學前候補上OC,只是我們也打算放棄,所以有沒候補上不重要,只要知道自己程度在哪就夠了。

        我們不在雪梨競爭激烈的地區,看來考上 OC 或 Selective 不用以全 NSW 參加考試的 top 10% 為目標,應該 top 25 - 50% 就行。 感覺學業上適度的努力就夠了,不需要太過努力而犧牲
所有玩樂跟做課外活動的時間。


        
        



為什麼不要花太多時間準備考OC?

        能夠考上OC的學生佔 NSW 四年級總人數不到 2 %,算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以考上為目標的話,不只正確率要高,還要比排名,投入的心力與報酬不成比例,每個人都越來越卷,而且多數孩子補習了還可能考不上。

        同樣的時間拿來參加課外活動、培養興趣,玩運動、音樂等等,或是自由的玩耍、探索、騎腳踏車、露營...等等,孩子的幸福感會比較高。考不上OC也不是世界末日,除了醫、法之外,多數孩子高考應該都能考上想學的專業,小學階段好好地享受童年比較重要,沒必要花太多寶貴的時間在刷題。參考: 荷蘭小孩12歲前一定要做的50件戶外玩事


        
為什麼不去上OC班?
 
  • 我們只是想考個經驗,了解自己在NSW學生中的位置,並為六年級準備考Selective School做參考。
  • 孩子的學校小,五、六年級在學校有太多活動可以參加,Swimming Carnival、Athletic Carnival、Knockout 比賽、Star Struck、當學生幹部等等,姊姊很期待。
  • 課外也有太多活動想參加 (不是都在同一個 term) : 跳舞、美術、滑冰、體操、游泳、鋼琴、武術...等等,上下學通勤的時間能省則省。
  • 長久以來上的課外活動離原本的學校比較近,去OC學校可能會很趕。
  • 家裡還有妹妹,兩個學校接送不方便。
  • 喜歡和長久以來的同學一起度過小學最後的高年級階段。
  • 目前學校小,多數年級都是兩個年級合班,姊姊五年級應該會被安排在五、六年級合班,這樣五年級的挑戰應該夠,六年級再想辦法自己學習。

總結&準備 Selective 考試

        NSW Year 4 考 Check-In Assessment,姊姊的英文、數學正確率都在 90%以上,表示她對四年級課程的進度掌握應該不錯,全州的平均不到60%。Bebras 國際運算思維挑戰,她得了HD,表示思維應該還行。

        三年級的時候,我覺得她數學比英文好,結果 NAPLAN 英文考得比較好。四年級我覺得她英文程度較高,結果這次考得比較差,大概做題量不夠,有的時候會翻車。

        我們從 Kindy 以來,一直保持著每周至少五天花30分鐘在家細水長流的學習,五年級還是可以繼續這樣安排,有空看看自己喜歡的書。接下來準備六年級中考 Selective,不需要補習,所有課外活動可以照常進行,等六年級開學的時候再花半年準備,比這次OC時再更認真一點應該就夠了。

        我們城市算是有四間OC,一年共招收60個學生。城裡唯一一間精英中學,一年收180個學生,比OC多兩倍。以姊姊這次OC差一點考上的成績來說,如果保持相同的水準及努力程度,六年級中考上精英中學的機率應該很大。

        不過我們有做好沒考上精英中學就去唸家裡附近普通中學的打算。同年級的同學十之八九都會去唸附近的中學,頂多一兩個可以考上精英,就連連續四年拿 Academic Award 的同學都說要去唸普通中學 (這次也沒有考OC)。

        姊姊其實希望能和多數同學一起去念附近的學校,但又同時想去有點挑戰的地方。她同時有追蹤兩間學校的 Facebook,慢慢觀察,等六年級考上後再決定要去上哪一間。



參考網站:

下面的討論都有點舊了,而且考試類型也改了,不過萬變不離其宗。

台灣小學四年級&二年級短期寄讀/遊學經驗分享

         我們在兩年半前,姊姊小一、妹妹中班的時候有帶孩子回台灣短期上小學及幼稚園兩個月。原本希望接下來幾年也可以這樣安排,但碰上新冠疫情,一直到今年八月,台灣入境改成3+4後才成行。

         之前的經驗分享:

          八月入境後,本來希望可以參加安親班的夏令營或是想辦法惡補一下中文,然後九月開學後去上學會比較無痛。不過後來光顧著玩,沒有擠出補中文的時間,只有和親友們練習聽跟說,至少到學校後,可以和老師及同學溝通。


台灣教室

澳洲教室


為什麼要回台短期寄讀/遊學:

        如果可以沉浸在使用中文的環境,進步程度會比每個周末去上中文學校快。可以體驗不同國家教學方式的差異,我想就跟當交換學生差不多。而且我們剛好同時有台灣跟澳洲的身分,可以提供孩子這樣的機會。


海外出生孩子適合回台灣寄讀/遊學的時機:

        我們最理想的狀況是每年讓孩子回台灣一、兩個月接觸中文環境及見見親人。還是希望以澳洲這邊的教育為主,不想錯過太多活動,或耽誤學業,而且也要配合父母工作及台灣的家人情況。

        如果要回去寄讀的話,低年級是比較合適的,台灣或澳洲的課業壓力都較小,和台灣同學的中文程度不至於落差太大。

        這樣短期回去體驗一、兩個月,中文的聽跟說也許可以熟練許多,但讀跟寫很難突飛猛進,還是要靠在海外平時的練習。如果真的要學好中文,跟上台灣同齡的孩子,待上半年、一年才有可能。

  • 小學低年級 
       如果在台灣有戶籍,到達就學年齡,大概在當年五月就會收到入學通知了。最理想回台的時間是台灣小學一年級開學的時候。如果可以這時候回去,跟著學會注音,對之後回到國外持續的中文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之前是選擇小一11月中回台,算是折衷,澳洲這邊靠近學期末,大概都在複習,不會教什麼東西。在回去之前幾個月,我們有在家用台灣的課本輔導,所以回去雖然有點落後,但是勉強還可以,畢竟小一的其他同學都還在 learn to read 階段。

  • 小學中、高年級
     這次姐姐四年級,我們選擇八、九月回台,原因如下:
    • 考完 NSW Opportunity Class 在七月底的考試,可以看看她在四年級學生中的程度
    • 我沒有回去,孩子七歲及九歲,離開母親兩個月應該算極限了
    • 在澳洲學業成績算是靠前,錯過6周的上課時間,影響不大
    • 澳洲冬季學校活動比較少,夏、秋季活動很多,各項比賽、表演她不想錯過太多。
    • 澳洲 Term 4 春暖後有些校外教學、聖誕節慶祝活動、期末表演、頒獎...等等。
    • 台灣九月剛開學,課程安排相對輕鬆,年底回台的話很多時間在複習、準備期末考,可能會影響老師教學。
    • 中、高年級後寒暑假回台,可以參加一些冬、夏令營,比較有意思。
        不過夏天回台孩子實在熱到受不了,而且四年級孩子已經到了 read to learn 階段,課本也沒有注音,孩子中文程度和同學們的落差太大,很難從學習中得到樂趣。要回台灣短期寄讀還是低年級比較合適。

        歐美的話暑假和台灣有很大的一部分時間重疊,回去兩個月OK,澳洲這段時間只有兩周假期,因此不用特地挑台灣夏天回來。

        
如何寄讀

        在回台前先請家人去小學註冊組問問,每個學校不太一樣,有些很好進,有些不給進或是要求比較多,如果回台才去問而被拒絕,可能會很失望。

        我們小一的時候是五月收到入學通知,跟學校說人在海外,過幾個月會回台唸書,註冊組沒有問題,只有請我們出示澳洲的成績報告,大概就證明學籍在國外。

        今年打電話去問的時候,他們說要轉出澳洲學籍,轉入台灣,離開時再轉出,感覺有點麻煩。後來我們打去新北市教育局講一講又OK,請學校註冊組聯絡她就好。我們這次是'寄讀一個月',沒有學籍,時間也不長。

         僑委會2018 / 2019年辦過"海外僑民兒童或少年至校短期體驗"。隨家人短期返國之 6 至 15 歲之海外僑民兒童或少年可以到配合的國中小體驗一~六周。不過這些學校不見得離住處很近,而且還要申請、審核通過,如果可以自己到附近學校辦理寄讀是比較容易的方式。


寄讀費用

        公立學校午餐費、 制服費、教材書籍費及班級活動費...等等加一加一個孩子一個月花不到三、四千塊台幣吧! 如果是在外面的私立華語營隊上課一天就要兩千多。

 
上課時間

        小一、小二,一周只有一天全天,四個半天。小四有三個全天,兩個半天。每堂課40分鐘,下課10-15分鐘。全天的時候中午有營養午餐,也有午睡時間。

       早上大概7:45以前到校,全天16:15下課,半天12:00下課。孩子們都很不喜歡這樣的時間安排,雖然說小一、二一周的上課時間比澳洲還短,四年級也沒多幾個小時,但到校時間太早了,她們可能習慣早上起床,悠閒地吃完早餐,再玩一下之後才去學校。

        在台灣夏天時要起床、吃完早餐、準時到校就已經很困難了,更不用說冬天,更難離開被窩。不過她們在澳洲及台灣的睡眠時間都一樣,應該不至於有睡不飽的問題,只是姊姊每天都說上課很累。


課程安排

  • 二年級: 國語每天都至少有一堂。數學一周四堂、英語兩堂、體育兩堂、生活四堂...
        妹妹的中文還在學注音的階段,國字大概都看不懂,頂多依樣畫葫蘆。老師講話是聽得懂,但是沒啥學習興趣。


二年級課表

  • 四年級: 和二年級不同的是生活課改成了社會、自然、資訊...等等,英文也多了一堂。姐因為擅長畫畫,抄寫中文還挺好看,但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沒辦法造句。雖然她注音略懂,但是四年級課本已經沒有注音了。其他的英文、數學、自然...等等科目的內容對她來說應該算簡單,但是因為中文能力不夠,題目大概看不懂,也不懂怎麼用中文回答。

四年級課表

        科目很多,每科都有課本,兩個孩子都抱怨書包太重。在澳洲小學沒有教科書,平時上課書包裡只有裝水壺跟便當。在台灣妹妹書包超過四公斤 (她體重才20公斤),姊姊書包將近6公斤。



回家作業

        本來希望像姊姊之前一樣,把妹妹丟到安親班,寫完功課再回家,減少台灣家人的負擔,不過因為程度和其他二年級差太多,被拒收。雖然也可以找伴讀或一對一的輔導,不過阿嬤覺得只有一個月而已,就自己在家教就好,結果實在太累。寫自己完全不能理解的功課,到底有幫助嗎?還是只是浪費時間?

        澳洲作業週一發、週五交,全部頂多一頁英文單字、兩面數學題,不見得要每天晚上做,如果某天想休息、或是有課後活動、家庭聚餐都沒關係,週五能交回去就好。最重要的是每天要閱讀至少15分鐘,書可以自己選。其實這些都不做也不會因此被處罰。

        台灣的回家作業相對於澳洲真的很多,每天都有,而且周末加碼,感覺留給孩子自己的時間並不多。但中文字那麼難,如果沒有一筆一劃每天練習刻字,大概學不起來。不像英文是拼音的,會唸的話,拼寫出來差不了多少。

        




課外活動/興趣班:

        因為待的時間不長,所以沒辦法像在澳洲一樣參加很多課後活動,不然的話台灣的學校有很多課後社團可以參加,如果真的想融入,至少得待上半年(一學期)吧! 或是寒暑假回來,可以參加冬、夏令營。

        我們是在住家附近安排幾堂游泳私教,糾正泳姿,原本在澳洲就有一週一次的泳隊訓練。

        另外還有在 iSki 學 Snowboard,不過整體來說的話,運動量比在澳洲上課的時候少。



保持澳洲的英文/數學程度

        孩子們會在 Epic! 上面看英文書及用 Prodigy 做數學,在台灣平時看的所有影片都是英文的,所以好像沒有退步。


小朋友的感想

        不管是在台灣上課頭幾天、中間或是結束時問她們都是說 "hate it!" 她們在澳洲算是成績不錯,非常喜歡去學校的孩子,除了生病或有事外沒缺過課,每天開開心心的去學校,開開心心的回家,從來沒說過不想去上課,沒想到換到台灣的學校會讓她們如此排斥,儘管如此,她們這一個月只缺過一次課 - 家人周日帶她們出去玩到太晚,星期一不想去上全天。

        姊姊回澳洲後,也跟同學分享了此台灣上學的心得 - 全是負面評價:
  • 上學時間太長,每周有3天全天,在校8.5小時 (不過算上兩個半天,我覺得整周的時間並沒有比澳洲多多少)
  • 書包太重,書本太多 (近6公斤)
  • 每天回家作業太多,加上拖拖拉拉的時間,大概要花兩個小時,而且隔天一早就要交,沒有一天能休息 (寄讀已經減量了,老師對其他同學更嚴格)
  • 太熱,在戶外上體育課,汗如雨下還要戴口罩
        我可以想到的理由補充如下:
  • 中文程度和同學們的落差太大,鴨子聽雷,很難從學習中得到樂趣
  • 待的時間不長,還沒辦法適應



試試看的好處:
 
       我覺得這樣短期的寄讀/遊學是不錯的經驗,學會面對文化衝擊、跨國比較、不熟悉的環境與挫折、思考如何快速地融入並跟上學習....如果當留學生或是交換學生,不管自己原本外語的程度怎樣,一開始都會受到這樣的震撼教育...不過一個八歲、十歲的孩子大概現在不會有這樣的體悟,但至少會知道她們在澳洲當學生有多麼幸福,會珍惜現在的生活吧!

        我在九歲的時候也有參加兩、三周的遊學團去新加坡的語言學校,學的內容沒有印象了,但是當初受到同行朋友的照顧(出外靠朋友)還有晚上想家的感覺幾十年後還是記得。學會擴大舒適圈、對人友善、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快速地融入新環境....等等。我也覺得我中小學時幾次暑期遊學的經驗對後來出國打工度假有幫助。

        其實台灣的老師跟同學都很友善,也歡迎這樣文化交流的機會,對寄讀的學生不會像普通學生一樣嚴格要求,這幾年因為疫情,蠻多海外的學生回台灣唸書,比以往更常見。

        老師讓姊姊上台自我介紹,我們做了澳洲小學生活的投影片,介紹一些和台灣不同的地方,同學特別羨慕書包很輕(只有水跟便當盒)。


        老師還有利用綜合活動課,讓同學錄製臨別影片跟寫小卡片等等。




之後的中文學習安排

        台灣的公立小學在中、低年級體驗過就夠了,因為程度差很多,之後再去大概也學不到東西,除非待的時間更久及家長自己在家裡幫忙惡補,花上半年一年才有可能跟上。

        我們接下來年底回去會試上國語日報的華語研習營看看,不過只有三周大概也進步不了多少,還是要靠在澳洲平時的學習。

        只是隨著年齡漸長,學習中文的機會成本也越來越高。我們在 NSW 四年級有 Opportunity Class 考試,六年級中有 Selective中學考試,英文、數學至少要超前一、兩年。加上平時參加各項課外活動(跳舞、美術、滑冰、體操、鋼琴、游泳....等等),還要有戶外活動及孩子自己的自由時間。同時家長下班回家也累得只想休息放鬆,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擠出時間來學中文。頂多保持中文口語對話,加上盡量每天親子共讀中文書15分鐘,希望能在上中學前脫離中文文盲,達到能自主閱讀兒童、青少年讀物的程度。

        教材的話,改用僑委會出的以中文為第二外語對象的《學華語向前走》會比較好。

參考文章: 海外學中文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澳洲兒童學習理財經驗分享 - 零用錢

五歲 

        我們在孩子五歲的時候開始給她們機會賺零用錢,從$5/周開始。基本上按照 The Barefoot Investor for Families 這本書的建議。參考別人分享的閱讀心得


        她們開始認識金錢,熟悉錢幣及紙鈔,學簡單的加、減法,用自己的錢買糖果及玩具。基本上是周光族,存不下什麼錢。

        妹妹小時候會在商店哭鬧著要買玩具,開始給她機會賺零用錢後,告知想要的玩具自己存錢買,就沒再發生這種事了。

六歲

        姐姐六歲時,每周零用錢$10,同學的生日禮物要自己出錢買,我會幫她想辦法花錢,基本上存款頂多一、兩百塊。花了$150買了一個大泰迪熊,自己買的東西才會珍惜。

        對現金熟悉了之後,我們讓她用 Spriggy 的 app & 金融卡,介紹參考這篇: Spriggy - 兒童零用錢 app & Visa 金融卡 / 兒童銀行帳戶介紹


七歲

        姊姊七歲時,每周零用錢$20,學校的午餐、活動費用、捐款...等等,會讓她自己從這裏面出,平均每周$5-10,慢慢地學會對自己的開銷負責。存款不超過三、五百塊。

        妹妹比姊姊小兩歲,但是領的零用錢和姐姐一樣。她花了$50 在網路上比價買了一堆有香味的貼紙,除了分發給小朋友之外,也給老師一些,讓老師可以發給小朋友,會分享是好事,不過我讓她之後四周不能買東西,學習忍耐跟等待。

        她們雖然家裡有現金存款,我也沒限制他們帶錢去學校買零食,不過他們並不會常帶錢去買零食或是請同學吃東西。一來是因為老師有說不能請客,二來若花太多錢在這邊,就不夠錢買玩具或做其他的事了。


八歲

        每周零用錢$30。生日會自己出了$150。

        基本上不會亂消費,買東西會比價。收到錢會花一部分,大部分存起來。現金保留$50-$100,Spriggy 裡面不會放超過$150,其他部分開了 CommBank Smart Access Account for Youth 存起來。我自己本來沒有用 CommBank,選擇他們家是因為9歲可以辦 Mastercard debit card,就不需要再用 Spriggy (年費$30)。


        喜歡和妹妹玩交易遊戲。在玩 Roblox 時會留意物品價值,在以物易物時會考慮越換越好....深受'用迴紋針換一棟房子'的故事影響。


        我們有在 Youtube 上看一些關於財商教育的影片。孩子們感興趣的並不多,多數影片不夠
有趣,可能得等大一點再說....不過 BTN 她們很喜歡看,最近有做了一個 Financial Literacy 的特輯。


九歲

        每周零用錢$25 - 50。

        我們會在收入較低的父母其中一人名下開 CommSec 帳號,教兩孩子合資長期投資 ETF。

        孩子們有 CommBank 帳戶,用 CommSec 買股票比較方便。我們計畫每隔幾個月投入 $1000元 (倆孩子各出$500),手續費$10 還OK,反正交易不頻繁。

        至於要開怎樣的帳戶,用什麼方式投資可以參考下面這兩篇文章。

        我們沒有選擇開 minor trust trading account,主要是因為稅的考量,ETF 放到孩子18歲可能會有好幾萬(目標每人存6萬當上大學的教育費),未成年的懲罰性稅率很高,而且也不確定是否會在孩子滿18歲時,馬上放手讓她們管理資產。

        孩子上中學賺錢後,可能才會開 minor trust trading account,用自己打工的錢投資。



澳洲 Year 1 一年級經驗分享 (二寶版)

         今年因為 COVID-19 疫情,8-11月又封城在家上課三個月。還好上半年能正常上課,很多活動都可以如期舉行,其實並沒有錯過太多。而且妹妹比去年又更成熟、識字,除了還是要三催四請外,老師布置的作業基本上都能理解,可以自己完成。


K/1 混班

      妹妹今年被分到 K/1 混班,雖然她是一年級,但身材比很多 Kindy 的都矮小,可以跟同樣身高的一起玩,也可以在學習上協助他們,感覺很適合她,本來去年朋友就很多了,分到混班,朋友更多。

        同年齡成績最好的印度小女孩也分到同班(也是個矮妹),年終還得了Academic Award,感覺混班不影響學習 Year 1 內容。不過難免老師會花比較多心力在剛入學的新生上,所以會分到混班的有可能是比較有辦法獨立作業的學生,老師布置活動後,可以自己完成,自己學習。

        感覺妹妹的 Year 1 向下混班比姊姊的 Year 1 向上混班學得更扎實,當然也跟老師帶班的能力有關係。

        有些家長不喜歡向下混班,不過在公立學校這也沒得選,如果抱怨的話,也許明年分班會學校會參考意見,但通常當年木已成舟,是沒辦法換的。我們不太介意混班,因為自己都有在家裡教,去學校就玩得開心就好。

        明年二年級如果可以向下混或單一年級班都很好。雖然學業成績應該算年級靠前,但身材太矮小,向上混班體型會差太多,體育課非常弱勢。


老師

        今年遇到的 K/1 的女老師比姐姐一年級時的男老師教得好,教學經驗更多,很organise,妹妹很喜歡她。一般帶 Kindy 的老師都很厲害,要把剛入學的半獸人教會學校的規矩,管得服服貼貼。



英文

Reading

姐姐 Year 1 結束時,Reading Level 17,妹妹 28 左右,理由如下:

  • 姐姐學期初跟末都有回台學中文,花在學英文的時間較少。妹妹因為遇到新冠疫情,沒有回台,因此英文較好,中文很差。
  • 姐姐的老師只要求達到 benchmark 16 級,不急著讓孩子升級,有點壓著。妹妹老師沒有限制,給她開放的 home reader 網頁版,從21級到30級都全部開放,愛看什麼都可以。而且她也愛看 Epic! 
  • 最後當然還是跟個人能力也有關係,不過所有正常的孩子到三年級末都會到 Level 30,早到或晚到沒什麼差別,持續的閱讀最重要。
妹妹和姐姐一樣每天做 Reading Eggspress,持續的鍛鍊閱讀理解能力。


Spelling

        每周約要記16個單字,作業周一發下,周五交回並考聽寫。每天一個單字只要寫一次,還有造兩個句子。



Writing

        在家上課發現孩子們花很多時間寫作。每天都有不同的寫作練習。




數學

        周一到四,每天1/2 A4 page 的練習題。看上圖封城時老師安排的功課,發現每天英文作業很多,數學很少,相信在學校老師也是花比較少時間教數學,所以自己在家裡學點比較好,我們 Year 1 在家還是用 Mathseeds 做些練習。



課外活動

        我們都盡量選可以和姊姊一起做的活動。

跳舞 - 每周90分鐘,Street Tap、Modern Jazz、Hip Hop都學一點。

游泳 - 今年只有帶去玩水,沒有上游泳課,因為她身高不夠、體力不足、沒有肌肉,如果升上了 transition 也撐不住60分鐘的訓練。升上二年級前的暑假才繼續學自由式換氣。其實她一歲就開始學游泳,又每周看著姊姊訓練,等她準備好了,會很快升上squad。

體操 - 每周60分鐘,算是鍛鍊各項基礎身體能力。因為體型矮小,被邀請參加競技體操訓練,不過我們志不在此,所以只想保持每周一次的練習量。二年級會變成120分鐘。

美術 - 每周60分鐘。感覺妹妹小肌肉的發展不太好,而且不太有美感,所以去練練。明年可以跟姐姐一起上,姊姊很喜歡畫畫。



中文學習

        今年開始學習中文,配合台灣小一新生的開學時間,使用翰林國語課本。希望可以持續下去。因為她英文挺好的,我們在家只會教她數學跟中文。


財商教育

        小朋友每周有機會賺零用錢,要買玩具、遊戲、學校活動、午餐都從零用錢自己出。因為她對硬幣、紙鈔都很熟悉,基本的加減法也會算,所以今年也給她辦了 spriggy card,裡面大概自己存$100左右做日常消費,多的存到 Commbank 銀行帳戶。


整體心得

        二寶在學習上比大寶輕鬆,在校朋友多,有事有姐姐罩著。唯一的問題就是體型太小,到年底七歲還不超過19公斤,所以努力目標在於吃好、睡好、多運動,趕快長高、增重。


Year 2 規劃

        Year 2 一樣照著學校進度學習,另外在家做Reading Eggpress、Mathseeds。以前姊姊買的 Excel Year 2 Advanced Skills 可以做一做。

        中文會從台灣買小一下跟小二上的課本、習作、練習冊那些,自己在家教,希望年中可以回台上小學二年級幾周。

        跳舞、美術、游泳、體操都繼續,都跟姊姊同班或同時段。游泳希望能學完四式,年底進入 mini squad。另外也會去試幾堂滑冰,喜歡就繼續上。

澳洲小學中年級 (Year 3 - 4) 數學學習

        我們姊姊三年級中的時候完成了 Mathseeds Level 200,從 Kindy 學前班到 Year 3 主要都是利用這個 app 在家練習數學,其實從 NAPLAN 的結果來看,應該再早一年完成的,內容太過簡單,只適合低年級自學。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澳洲低年級(K-2)數學學習 - 線上網站 MathSeeds 介紹 & 使用心得 一文。

        三年級 Term 1 三月下旬就有 NAPLAN 考試,二年級升三年級的暑假一直到考試前可以找本練習冊或線上網站複習一下 K-2 的內容,確認學的扎實還有練習考試技巧。關於 Year 3 NAPLAN 心得可以看這篇: 澳洲 NAPLAN 心得 - Year 3



        我們做完 Mathseeds 之後就不打算再用類似的數學學習網站了,如 IXL、Mathletics。因為感覺姐姐的問題在於粗心錯太多,看題不仔細,學的不扎實。用網站多猜幾次也是會對,不認真思考也沒關係。用練習冊我才有辦法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錯,也方便講解。

        澳洲小學學校沒有教科書,我覺得買一本 Understanding Maths Advanced: Australian Curriculum Edition 還不錯,所有澳洲教綱的知識點都有詳細說明,也有提供從簡單到困難的練習題。不過我們目前只有把這本當作參考書,如果遇到不太懂的知識點才去翻來看,還沒做裡面的練習題。這也適合我們英文非母語的家長參考,因為我們可能不太知道一些數學名詞如何中翻英,而且教法可能也不一樣。


        我們還蠻喜歡下面這套 New Wave Mental Maths (2017 Revised Edition),練習心算,每天做1/2頁 A4,花不到 5分鐘,但是對粗心錯題很有幫助。因為 mental maths 都是很簡單、基本的題目,可以試試買高一年級的,例如三年級買 Book D - Year 4,如果太簡單再買高兩年級的。重點在於這麼簡單的題目,心算不能出錯。

        例如姊姊今天寫 1-0.1=9 手、眼、腦不協調,所以要每天練練。三年級開始除了 NAPLAN,老師每隔幾周也會在班上做測驗,年中親師會談時老師讓我們看了一份數學試卷,錯了十幾題,幾乎都是粗心錯,明顯練習量不夠,在澳洲的孩子很容易有這毛病。到年末的時候,班上老師給了她 "Walk Softly but Score Super Well Award",期末的一些測驗貌似都考得不錯。



        我們也喜歡下面這本 101 Must Know Challenging Maths Word Problems,不過對於普通學生來說真的很有挑戰性呢,建議先從低一年級開始做,Year 3 做 Book 2。也是一天做一頁A4,大概 2-3 題,練習 problem solving。
        四年級開學後,還是用上面三本。雖然有人說新加坡或上海數學練習冊可能更好、更難,不過既然在澳洲,用澳洲的教材就好,把基礎打好,每天適度的練習15分鐘左右,差不多就行了。她雖然喜歡數學,但沒有展現出狂熱的愛好,所以我們沒有練 Australi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 (AMC) 或奧數的題目,目標是達到澳洲高兩個年級平均學生的水準。

        NSW 四年級中可以參加 Opportunity Class (OC) 精英班的考試,所以Year 3 Term 4 開始到Year 4 七月底考試前有用 OC考試的題目練習,不過我們沒打算五、六年級換學校讀,所以四年級一周還是五、六天有課外活動,沒有花太多時間準備 OC。



        四年級末補充: 本來四年級是不打算再用線上數學網站的,不過年初老師讓她們用 Prodigy Maths 一邊玩遊戲一邊學數學,孩子也很喜歡,所以從三年級的內容開始玩,年底做到七年級15% 左右。後來等級練到接近100,而且所有地圖都去得差不多,我覺得再往上做也沒意思,就停了。中、低年級玩玩還不錯。

                              

        New Wave Mental Maths 五、六年級做了部分,假期時練一下,保持數感不錯。101 Must Know Challenging Maths Word Problems Book 4 也做完了。平時考試錯誤率比三年級時低了很多,problem solving 也進步不少。數學大概從三年級全班中等程度進步到四年級第一或二。接下來要想想五年級用些什麼材料練習數學比較好,感覺沒有必要一直往上學七年級的內容,可以做些比較靈活的題目。





澳洲 Year 3 三年級心得

        Year 3 因為COVID-19,我們還是沒有回台灣。大部分學校的活動都正常參加,除了8~10月封城10周左右,在家上網課,比起去年更容易了,孩子基本上可以自己完成指定作業,偶爾需要協助。


關於分班&老師


        今年分到只有三年級的班,新來學校的男老師帶班。全三年級的男生都在這班,因為學校只有兩位男老師,在小學七年間讓男同學有機會遇到男老師可能是很好的經驗。


        我們姐姐很幸運的兩個男老師都有遇到,雖然課業內容可能沒有女老師教得有條理,不過可以玩些不同的東西,玩得比較瘋。三年級這位男老師同時也是 Assistant Principal,有一些行政工作,雖然學期初開家長會是說不會影響到學生教學,但實際上不太可能。我們是不太在意,反正課業自己在家可以教。


        有幾個月有新老師到班實習,可以分擔一些教學工作。


        明年可能比較會被分到三/四年級班,姐姐比較希望是四年級單一班或是四/五年級班,不過三、四年級都算是 Stage 2,小學校弄兩個混合班的話,老師如果有事可以互相支援,對學校來說比較好管理。


        學校的女校長年中退休了,在學校很多職位總共待了20年,算是很有經驗。下半年來了個年輕很多的女校長,應該會有新氣象(不過因為 Covid-19 在家學習所以沒辦法做些什麼),而且她看起來還可以做很久...希望學著學生人數增加,有一些積極的改變,畢竟我們鄰校的男校長,這兩年帶校的成績非常好,有點羨慕。




課程學習


        今年8-10月又因為疫情在家上課了10周左右,見下圖其中一周的課程表。三年級每天的功課比一年級的妹妹(女老師)還少...


        反正孩子已經達到 read to learn 的階段,功課少就自己在 Epic 上面看書、做 Reading Eggs、Mathseeds。她基本上都可以獨立完成指定的作業,有問題再指導就好,家長慢慢地放手,讓她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雖然不知道孩子到底在學校學些什麼,但去學校都很開心,上課也都有認真學習,除了封城之外,她整年全勤 。







學習成績


        三年級的 NAPLAN reading, writing, language conventions 都有在 Band 6 以上。我之前以為她的數學程度比英文程度好,所以在家花比較多的時間練英文,結果看來是我誤解了,數學成績很普通,所以下半年我們就開始多花點時間練數學,以後英文讓學校教就好。


        她的 effort 通常都是 high or outstanding,既然上課認真,成績也差不到哪裡去。期末拿了了英文獎,算是四年來第一次拿獎...







校內/校外各項競賽/活動


        姊姊三年級的時候才滿八歲可以參加學校的游泳比賽,她參加了自由式、仰式、蛙式項目。四式都會游。但是速度不快,以後可能也比較適合練中、長距離,當健身。


        此外還有 athlete carnival 、 cross-country。三年級後除了參加校內活動外,還有機會代表學校去參加 Zone、Region...等等競賽。此外還有附近學校聯合舉辦的 Netball Gala Day。之後年級更高還可以參加其他校際 knockouts 比賽,小學生活的後半段,會越來越豐富、有樂趣。












明年的目標


        姊姊自訂的目標是增進 spelling,其實已經是班上最好的之一了吧,但沒有做 spelling bee 練習,大概希望能好還要更好。我想拚字好的話,寫作文也會有幫助。


        姐姐每次的 school report 老師都會提到她很文靜,在大團體討論中不太發表意見,除非被點名。雖然從 kindy 到現在已經有進步了,但希望接下來幾年還能持續改善 public speaking。





P&C


        我從2020年底開始在學校做一點志工,今年接了 Clothing Pool Coordinator,也每個月參與家長會開會。其實普通公校多數家長都是有工作的,有錢有閒的家庭主婦很少,大家都是要擠出時間來做志工。只是我們 P&C 清一色是白人媽媽,沒有爸爸,也沒有亞裔(除了我以外),隨著每年學生人數變多,希望能有更多族群參與。




課外活動


        今年 Term 3 因疫情暫停了一些活動,其他時候都是固定進行。
游泳 - 每周60分鐘,今年 Term 2 升上了 Mini Squad,沒有當選手的打算,所以就當健身,並持續練習蝶、氧、蛙、捷四式。
  • 鋼琴 - 今年開始了每周30分鐘的鋼琴學習,沒打算考級。
  • 體操 - 每周120分鐘,每一季經過測驗可以升級,沒打算當選手,這樣的練習量夠了。
  • 跳舞 - 每周90分鐘。從 Kindy 到 Year 3,只有在 Year 2 停了一年, 現在可以跟 Year 1 的妹妹同班,家長比較方便接送。
        明年還是持續上面的活動,另外加上美術及Term 1 去試上滑冰課,今年自己玩了幾次很喜歡。









中文學習


        之前有用 Amazing Talker 找台灣的課輔老師、研究生按照小學一、二年級的國語課本教,一周一次25分鐘,之後和妹妹一起學小一首冊加到一周一次50分鐘。不過老師常常臨時請假,孩子們也覺得我教就好,所以就改成自己教了,每天晚上花10分鐘唸唸課文,學認字。早上自己抄寫生字簿,周末我協助他們寫習作。為了配合妹妹,姐姐又重新複習小一的進度,目前會注音拼音了,只是速度很慢。




財商教育


        孩子對錢的掌握更好了,不會亂花錢,也有辦法延遲享樂。除了 Spriggy 裡面放一兩百塊以外,也開了銀行帳戶把多的錢存起來。


        平時學校的一些費用 (校內/外活動、午餐)都是自己從零用錢出。另外還有買玩具、Roblox / Minecraft 月費也是。


        希望從四年級開始認真記帳,並漸漸負責自己的開銷。




電腦遊戲


        Minecraft 還是很常玩 Windows 10 version,弄了個 Realm,方便和朋友連線。


        和班上的女生會一起玩 Rolbox。如果連線打遊戲還會開 Messenger Kids 語音通話,疫情之下,只能用這種方式社交。






Year 4 規劃


        希望能正常的到校上課及參加課外活動。目前本省 Covid-19 每日新增2-3萬人,不知道學校開學後會怎樣安排,希望不要再有網課了。也希望如果感染 Covid-19,症狀不要太嚴重,目前看來 2022 年本省每個人應該都會感染一次以上吧!


        每天花點額外的時間在家練習英文、數學、中文。NSW 四年級可以參加 OC 考試,但考試的時候我們預期回台灣3個月學中文,所以雖然會利用 OC 的考題做一點練習,但不會針對考試準備,還是可以積極參加各項活動。



澳洲 Year 3 三年級心得 (二寶版)

         花在二寶的教養時間上不太多,反正有姐姐在前面做榜樣,她也不太可能長歪,很多時候是讓姐姐盯著她,做不好還會被譏笑,激勵她上進。因為年齡還算相近,她總是和姊姊一起做一樣的事,雖然做得沒有跟大兩歲的姐姐一樣好,但其實比姐姐同年齡的時候還好了。 關於分班&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