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妮又生病了......

不堪長途的煎熬,麥妮又生病了,這次在烏奴奴生病,累的身為父母的麥吉他與小希得多停留在烏奴奴二到三天,因為要好好找個大夫來看看麥妮。 小希與麥吉他為了怕大家擔心,特地請我上來幫他們交代一下,我相信吉人自有天相。 順利的話,他們即將在下星期二或三離開烏奴奴繼續接下來的行程,抱歉我沒有他們的好文筆,看的人將就一下! 麥吉他特別交代了一些話,但是我不太懂,他說......「不知道明信片會先到台灣還是人會先回到台灣?!」相信這是一串密語,懂的人自然會懂,不懂的就請忽略。 By Alice (in Melbourne)

雪梨訪友

離開Tumut後,還得回雪梨一趟,是為了拜訪小希母親的菲律賓朋友,Renato,移民到澳洲,住在雪梨邊郊(我得說非常邊郊,大概是台中之於台北那種邊郊),他是一個非常熱情好客的中年大叔,留了一撇小鬍子,握手會把人握得很痛,走起路來像軍人般飛快。



Renato、小希、無尾熊與我



見面那天中午在Blacktown的購物中心請我們吃了一頓好飯,又立刻請我們到一座小動物園參觀,我在那邊第一次親眼拜見了鹹水鱷魚,那是我們到北領地跟昆士蘭後最大的隱憂,也是澳洲居民最害怕的動物。小希跟我之前不明究理,現在一見都覺得遇上了乾脆別抵抗了,只希望真有萬一它能給我個痛快。



恐怖的鹹水鱷魚



此外還有會巴著你討東西吃的袋鼠、可以任你觸摸的無尾熊、巨大神祕的蝙蝠領主、得了白化症的袋鼠、各式雄赳赳的巨鷹、張大嘴巴的毒蛇……以及我可愛的老朋友食蟻獸、袋熊與塔斯惡魔。不過最有趣的還是Renato這個人,因為他連逛起動物園都步伐快速,沒多久就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等我們漫步出園區,他已經在停車場徘徊許久等待。



接下來Renato帶我們匆匆到購物中心採買,晚上就到他家BBQ,他說過他家空曠的很,果然耳聞不如一見,當我們車子轉進他家時,還以為到了什麼國家公園裡,房子就座落在一片草原中,從後門往外走,就會遇上一條小溪,過了小溪是一大片樹林。



Renato之小屋



這片地域全是屋主的財產,正確地說,是他在新南威爾斯的渡假區,因為時常不在,他把其中一棟房子便宜地租給Renato,也順便請他當管理人。Renato則把家裡弄得一團糟,即使邋塌如麥吉他,這輩子也沒見過如此凌亂的房子。這跟Renato是個汽車維修員有些關係,房子裡到處堆滿了修車工具跟零件,幾乎到了寸步難行的階段。



雖然如此,Renato卻出乎意外地重視其他方面的生活品質,尤其是在飲食方面,不只重視食物的新鮮與營養,烹調方式跟進餐方式都十分重視,跟他一起吃東西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從前菜到飯後甜點,不疾不徐地用幾個小時在飯桌上聊天。



實際相處後,這位長輩得到我諸多尊敬,除了他將浴室佈置得不可思議的豪華,花大錢買許多音樂CD跟書籍豐足自己的精神生活,還有一個讓我感動的小動機,Renato因為小時候,父親為了體驗有車階級的感覺,砸大錢買了車,卻常拋錨,母親為此更為貧窮家境煩惱,兩人因此經常吵架。小Renato看在眼裡,終於立志要成為一位汽車維修工。



我在台灣總是忽略了人能在一些小事上得到的單純快樂與感動,一再抱怨著生活乏味,卻不懂只要注意細節,懂得堅持,再發揮一些創造力,生活品質就能得到大幅提升,這是我在澳洲時刻可以見到的生活態度。Renato一生充滿許多可愛的動機,即使在富人或名人身上都未必能看到的。



不知為何,我躺在Renato勉強整理出來的床上,忽然想起父親生前提過,他小時候想吃的東西常因為貧窮而不可得,成家後便能毫無顧忌地買回家吃,眼眶不禁泛紅,我應該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來,想辦法從細節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



隔天一早,我們又花了一些時間吃早餐,順便讓Renato幫我們維修一下麥妮,經過漫長的搭車過程,到另一位朋友家用午餐。那是大學同學廷蒨的大學社團同學,Dodd,目前同時身為澳洲交換學生跟台灣碩士生,之後有機會的話會一起到凱恩斯遊玩。



他煮了豐盛的午餐,每一樣都讓人吃得想要流淚,食物真是既平凡又偉大,做為萬物生活之所需,卻同時富有文化跟美感的可能性,我想人類也因此而同樣偉大。



晚上逛完雪梨大橋,又在Renato家過了一夜,隔天一早開著麥妮前往坎培拉,結果在半路就拋錨了,對面修車廠的人看了一眼,講了一堆我聽不懂的專有名詞後,就開口索價220澳幣,還要隔天修好。緊急連絡上Renato,趕來後卻只鎖緊一根電線就搞定,非專家在不懂的領域裡出了問題,果然只能等著被專家坑。幸好有Renato及時出現,不過我們為此又在他家過了一夜,就這麼從原本預計的一夜,變成三天三夜,但我卻感到有些慶幸,因為有句話我可以晚一會說出口。



再會,雪梨!







 

M7

M7似乎是雪梨一條落成沒多久的國道公路,兩旁架設高大隔音牆,路況極佳,我們從Tumut回到雪梨就開這條路,氣派十足,不過為了區別M7跟原本7號公路的差別,他們把所有7號公路的標誌全塗掉了,為此我們迷路了一百年,而且搞清楚是怎麼回事後更是憤慨。



這是一條收費的高速公路,當我們意識到這點時,已經上了賊船,進了入口被拍照留作證據,更糟的是,這一條全面e化的公路,沒有人工收費。只有一面大的電子看板不斷閃爍著:「請在48小時內付費,上網站或打電話洽詢詳情。」



隔天在Dodd家,我照著網址上網,卻發現驚人的事實。網站詳述了三種付款方式,一是使用E-Tag,一是開個E-Pass帳號,或是開Traveler帳戶。重點是,這三種方式都必須用信用卡付費。我必須要說,這是一件超級愚蠢,或至少,非常愚蠢的事。



的確我擁有一張信用卡,但那來自於台灣,於是我必須使用這張信用卡付款,付出過路費兩倍的手續費,跟不可思議高的匯率,才能繳出這區區兩塊幾毛的金額。我不是說澳洲政府公路局的人都是蠢蛋,但至少他們該想想以澳洲充斥這麼多旅遊者的國度,是不是該有比較合理的付費方式,還是要像現在這樣,鼓勵大家置之不理,一走了之。



但我是個守法的笨呆子,於是我還是繳了錢,無可奈何,雖然傳聞中「似乎或者可能也許」可以到郵局繳納,不過這兩天可都是假日阿,即使不是行程匆匆的我們也沒有辦法抽出時間去詢問。



這事讓我想到遠在美國的朋友阿財,返鄉到台灣探親順便申請貸款解救財物危機,下飛機後,在中正機場找不到投幣式公共電話的窘境。他覺得中華電信大概假設人們擁有「大腦自動連線撥電話」能力,澳洲公路局大概也假設人們擁有「小腦自動E-Tag能力」吧!



於是我想到搞不好以後真的會在人們大腦裡植入晶片,於是打電話、上公路,都自動掃描晶片繳費就好,不過這種便利發明出現前,還是請政府機關多用用自己的大腦連接智慧想想吧!







 

Tumut

為了彌補未來顯而易見旅遊預算上即將出現的赤字,我們不但又跟著凱薩琳老闆到Hawksbury打了三天工,當個包熱狗小弟,不忙時還得幫忙剝玉米,清洗惡臭難聞的桶子。接下來原本打算冬眠兩週的空白也泡湯了,在網路上找到採蘋果的工作,立刻收拾行李趕了過去。



工作在Tumut小鎮的近郊,Tumut則在New South Wales跟Victoria的邊郊,是進出Snowy Mountain這個滑雪勝地的山腳門戶。Snowy Mountain!光聽小希報出名字就讓我心裡冷得發抖了,於是出發當天早上,掉了全部冬天衣服的我,只好到Factory Outlet大肆添購一番,澳洲人尺寸真不錯,不必刻意找Mr. Big也有我能穿的衣服。



作好萬全準備後,麥妮在傍晚抵達Tumut,Information Center已經關閉,找不到便宜住宿的我們,只好打電話給同是台灣人的Karen,想不到這一打,發現同一個Caravan Park裡竟然住了七、八個台灣背包客,而且後來來來去去,人口還不斷增加,讓我們大吃一驚。這是我們第一次在農場跟半個以上的台灣人不期而遇,相處起來也有種鄉愁稍解的愉快,每晚都有聊不盡的新鮮。



台灣背包客聚餐



這裡大部分的工人(包括這些台灣背包客)都是透過仲介介紹,安排工作、住宿,也會定期帶他們到街上採購,不過要抽取薪資10%當管理費。我們自己有車,可以直接跟果園接洽,省下這筆額外支出。但是萬惡的仲介機構把整個Caravan Park包下來了,如果我們不加入,就沒有室內的住宿,對於這點,我們義憤填膺,決定不與合作,寧可在冰天雪地中露營十天。



打定主意後,我們立刻趕往鎮上採買隔天食物,由於沒有冰箱,只能每天來買隔天食物,早餐午餐也都吃些生冷食物果腹,我另外加買了一個Queen Size的棉被,以防在帳篷裡一覺不醒。比起露營區其他住戶,我們的帳篷顯得小而寒酸,小到半夜脫毛衣的電光石火可以照亮整個帳篷內部。而且第一天晚上就下雨,幸好沒有漏水,總算還是個可以過夜的狗窩。



隔天果園因雨停工,後天報到後才開始工作。採蘋果的運作方式跟之前沒有太大差別,也是以木櫃計薪資。不過梯子比較重,蘋果比較小……小很多……小得可憐!小到幾乎讓我無法一手掌握……四顆……雖然木櫃也相對較小,但摘起來的成就感也隨之縮水,而且工人們互動不多,想到在塔斯馬尼亞的果園風情,難免有些惆悵。



跟我們一同報到的有一組三壯漢新手小組,採得東倒西歪,果然第一天做完就銷聲匿跡。另一組一對荷蘭情侶,跟我們住同一個露營區,帳篷卻氣派兩倍,甚至有前門跟隔間。男的長得像電影X戰警裡的金剛狼,也跟金剛狼留同樣髮型跟鬢角,聽聞他們也曾在塔斯馬尼亞採過兩週蘋果,立刻引起我們的競爭之心。



「看阿!我們快被金剛狼追上了!」

「快起來,金剛狼都休息完了!」



托他們的福,這股不服輸的精神可能讓我們多賺了10%的錢。



工作之餘,我們幾乎每晚到台灣人小木屋串門子,吹吹暖氣,白吃白喝他們烹調的大餐,帶給我們無限暖意。但隨著冬天腳步逼近,溫度不斷下降,回到帳篷時還是冷個半死,每逢半夜都在要不要起身去上廁所中掙扎,甚至有幾天醒來麥妮的車頂跟擋風玻璃還結了片片冰塊。每天睡覺前,我總誠心祈禱老天讓我能看見隔天太陽,或至少不要因為踢被子而冷醒。



最痛苦的就是洗澡這事,下工後的尖峰時間一過,熱水立刻被一用而盡,我不只一次全身脫個精光,在外面十度以下的氣溫中,硬著頭皮用冷水把身上的泡沫沖光。某次我踏進盥洗室上洗手間,三間浴室都被佔據,空氣中瀰漫霧氣,讓我好生忌妒。但當我回過神來,才發現浴室裡鴉雀無聲,我沒有聽見開門離去的聲音,在好奇中又過了十分鐘,才聽到一句純正的英文。



「欸,這水非常,非常冷阿!」



又過一會,另一間才傳出一聲韓國腔英文。



「是阿……我放棄了……」



然後就聽見兩人推門出去的聲音,我忍住笑,也洗了手,準備走出盥洗室,發現第三個人堅守陣地,等兩人遠去,水龍頭又傳出充滿勇氣的嘩啦聲。我不禁佩服這人的執著,哪知才走到門口,就聽到浴室裡「哇嗚哇哇!!!!!」的慘叫聲。



「那慘叫聲是怎麼一回事?」



我一邊狂笑一邊跑回車上,剛想把這故事講給小希聽,她就先這麼問,而麥妮距離浴室有幾十公尺之遙阿!經過這事之後,我們只要先下工,就一定會先搶浴室,任熱水潑灑在身上,久久不能自已,直到把所有熱水用完為止,才忍住奸笑穿上衣服讓下一個進浴室的人走進地獄。



雖然這十天是來搶錢的,也的確賺到了理想的薪資,更從食宿上省下可觀的金錢,但Tumut小鎮的美麗卻帶給我意外的驚喜。不只是那些不可思議的美麗樹葉在秋意中轉成萬紫千紅,撒落整個小鎮每一寸土地。遠方丘陵,曲線柔和,綿延不盡,充滿層次。天空在傍晚時佈滿紫霞,接近圓滿的月亮還在白晝就展現皎潔姿態。







我非常喜愛這個地方,不下於喜愛曾走過的每一個海邊小鎮。尤其是在下雨停工時,到小鎮的小圖書館,衣著暖和,一頁頁隨意翻些有興趣的書籍,或是坐在咖啡館裡,喝幾口冒著熱氣的黑咖啡,滋味苦入心頭,再回甘振奮心神……一切都讓我感動,尤其這感動完全出乎意料,心不設防,幸福於是更加滿溢!



很想等到下雪後到Snowy Mountain看看,或許再穿上滑雪裝到雪地上打滾幾圈,但我們還有緊湊行程,只好戀戀不捨回雪梨去了。



Tumut小鎮風光



 

倒數三個月!

其實不到三個月了

從Tumut採完蘋果後

我們回雪梨三天

接著經由坎培拉回到墨爾本



我們目前在天氣總跟我們作對的墨爾本

未來行程如下;



5月19日~21日 墨爾本->大洋路->阿得雷德(補給)

5月21日~25日 阿得雷德->死亡沙漠->烏奴奴

5月26日~29日 烏奴奴->愛莉絲泉->達爾文

6月  8日~12日 達爾文->凱恩斯

在凱恩斯賣車、打工、遊玩......一個半月

最後到布里斯本

8月11日從布里斯本->新加坡

8月15日從新加坡->台灣



總之,接下來兩個多月要走的路超越過去總和

沒有休息的間隔

我們蓄勢待發

期望順利完成旅行那一刻!

Goodbye,sydney!

    隨著離開Tasmania,悠閒的時光也一去不復返。

   

    趕到雪梨之後馬上就投入Sydney Royal Easter Show十六天馬拉松似的工作,休息沒幾天又同墨爾本來的Alice & Ivy一起參觀雪梨。只賴床一天,繼續到 Hawksbury Show打工賺旅費。工作一結束,隔天到附近shopping center吃午餐,打電話找工作時,又幸運地找到後天開始上班的蘋果園工作,就這麼地一路從雪梨殺到雪山腳下的小鎮去。



    在雪梨遇到不少好人,感受到人情的溫暖。儘管丟失了行李,不過也遇到很多人慷慨相借或送衣服。在此特別感謝Alice、Ivy、Carol及只有一面之緣的薇妮提供衣服,留學生Retty夫婦出借背包,大學同學Emily更是煮了一頓好菜,還捐給我一堆長袖的衣服。讓我可以不用花多少錢添購衣物繼續旅行。還有未來會在凱恩斯相遇的Dodd學長煮的豬排依舊讓我回味再三。菲律賓大哥Renato不只讓我們白吃白住,還免費修車外加道路救援。



    接下來一個月我們會一路旅行經過大洋路、愛莉斯泉、到達爾文、凱恩斯。看看隕石坑、化石、原住民壁畫…再到世界的中心去鬼叫鬼叫。在澳洲的時間只剩三個月左右,還有太多事要去體驗,時間一晃眼就過了。Anyway,我必不枉此行。大家也都加油吧!



   

 

藍山國家公園

藍山國家公園是雪梨近郊最著名的景點,我們一行人也不可免俗地分坐兩台車前往。在此之前,我們打算順道先去拜訪旅遊書上介紹Leura這個小鎮。現在差不多是澳洲秋冬交錯之際,而Leura街道則種滿楓樹,因此這小鎮景象之華麗簡直超越我所能想像,太過美艷!就像一幅圖畫!簡直到了虛偽的程度!



Leura的街道壁畫



除了典雅的街道風情外,更讓人激賞的是這裡的店家,販賣著各種讓人愛不釋手的自製品。我們在一家叫做「Leura Fine Wood Work Gallery」的小店裡駐足許久,幾度進出參觀,甚至到了跟店員拜謝的地步,在大肆採購後,為了看緊荷包,才終於落荒而逃。



這家店裡每一樣商品,全都精巧地讓人不停把玩流連。比如栩栩如生的木製魚、鴨嘴獸、袋熊、鳥兒;複雜細緻的時鐘;發出像是古箏聲音的風鈴;奇異景象的萬花筒……我自己最愛風鈴,一天疲憊工作之後,推開家門,讓這聲音來歡迎自己,一定能稍稍寬慰些,(不過那很貴,搞不好就是為了買太多類似玩意才工作得如此疲憊!)



很棒的木製品店



接著我們又造訪了一家造型蠟燭店,在另一家小餐廳外面排隊許久,一直過了中午,才離開小鎮。澳洲有不少類似的小鎮,各有各的風貌,像是西澳的Frementle、塔斯的Ross、Richmond……如果有機會的話,身為背包客一定要一一造訪。



蠟燭店內



我們又開了一會就到回聲角,我以為得走上幾個小時的步道,才能目睹的三姊妹岩,竟然就在停車場咫尺之處。坦白說雖然心裡有點鬆了一口氣(我當時還是個感冒的病人),不過因為這副美景得來易如反掌,我竟然因此不懂得珍惜了,三塊相連的巨石無論如何也看不出像三個美人,我揉揉眼睛,再看,出現的還是冰淇淋、冰淇淋跟另一根冰淇淋。



三冰淇淋岩



如果我是三姊妹岩的發現者,那動人的傳說就會變成:有個魔王想要偷吃老人的三根巨大冰淇淋,老人不得已,只好把三根冰淇淋變成三塊巨石,再把自己變成一隻鳥,哪知道魔法棒掉了,於是現在只能在岩石附近盤旋,希望找到魔法棒再回來享用冰淇淋大餐。



幸好我不是發現者……



不過這裡的風景還是很美麗,聽說在正確時間拜訪的話,山看起來像是透著藍色光芒,說不定還是粉藍色,很有雪梨一貫的斷背風格,不過來這兒觀光的人都是異性戀情侶,而且不少亞洲人,標準的觀光客熱門景點,我就幫一對韓國情侶拍了照,而且還不慎做出冒失舉動。



韓男:先生,可以幫我們拍照嗎?

麥胖:那有什麼問題。

韓男:真是謝謝你了。

麥胖:來,一、二、三!阿,等等,你剛剛閉眼睛了。

韓女:阿,對不起,麻煩重來一次。

麥胖:沒關係,一、二、三!哎呀,你怎麼又閉眼睛了,阿,原來不是閉眼 睛,是你眼睛本來就這麼小阿。



當然最後幾句我是用國語說的,不過不少韓國人聽得懂一點國語,我還是立刻把相機丟還給他們,趕快逃之夭夭。



人家總說,過程比結果重要,我現在就稍微能體會了,如果我是從空降到山底,再奮力爬上姊妹岩的話,或許這篇文章就會再多一點篇幅。後來我們還到了景觀世界搭乘台車、軌車,不過那很貴,而且價與值不符,一個號稱60度的小火車,一邊播放星際大戰主題曲,一邊熱血地衝下山,的確有讓懼高症胖子血脈噴張的能力,不過這也是唯一高潮了,而且只維持了一分鐘。(為此,小希跟Alice還偷搭回去再玩一遍,結果被旅遊書上同一位愛拍照老頭擰下來。)



模擬軌道車上的情形



幸好我們遇到一團台灣來的觀光客,倍感親切,還趁機混在後面聽導遊用國語解說,假扮了半小時的觀光客。這邊的風景其實棒透了,可惜總覺得塔斯馬尼亞的風景更勝一籌,這樣比較當然不公平,藍山是在澳洲最大都會區旁的美妙風景,塔斯馬尼亞卻甚至不在澳洲本島上,而且我們只是在這走馬看花,難免帶點以管窺天的自大。



這樣一想,藍山真是個好地方,在雪梨人心裡,是不是就像陽明山之於台北人呢?但因為我感冒了,所以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幸好這是個隨時可以再回來的地方,下次當個單純觀光客的話,會更喜歡這地方嗎?
















 

雪梨歌劇院

雪梨歌劇院是我心目中澳洲三大“Must Go“的景點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人工建築,可以讓人一眼認出,“阿!那是澳洲!“的地標,除了荒野代表烏奴奴以外,城市代表就是雪梨歌劇院了。



在「ID4星際終結者」這部電影裡,外星人被擊敗時,飛碟就掉在雪梨歌劇院跟雪梨大橋中間。那畫面一閃而過,卻馬上讓人認出是澳洲。我來到雪梨之後,一直沒有置身澳洲首善之都的感覺,事實上,這城市到處都是雜亂一片,直到搭著Ferry從Meadowbank出發,穿過兩岸豪華住宅,從雪梨大橋底下鑽出,雪梨歌劇院映入眼簾時,才終於浮現“我來到雪梨了!“的感受。



不過當時陽光照射的角度不對,雪梨大橋的陰影籠罩在歌劇院上,老實說,我第一眼的印象是全然失望的,因為從船上看,沒有「質感」,這經驗有點像是小時候郵購模型玩具,在目錄照片裡看來散發重金屬般的帥氣,實際拿到手卻是塑膠製品,拆封後連把玩的興致都沒有,就隨便塞到抽屜去了。



陰影下的歌劇院



於是我當時一直嚷著“什麼?就醬?就醬?“,肯定惹了不少身旁朋友的白眼。



雖然如此,如今回想起來我才發現當時在環形碼頭繞上一圈時,我幾乎在每個角度都找機會去觀察它,而且每看一眼,好感就增添一分,直到夜幕低垂,它在特殊光照下,展現出絢爛優雅的魅力,我已經開始把它當成家裡收藏的某一個傢具看待。



絢麗的歌劇院



“怎麼樣?!我眼光不錯吧,看一眼就把它買回家了。“如果歌劇院縮小成為一個模型擺在我家,即使是在老婆恩威併施下心不甘情不願買下,還為此心頭淌了幾滴血,我最後還是會這麼跟客人介紹。



你不能怪我如此會見風轉舵,在我親眼目睹後,還沒有為它那奇特的照型看出所以然時,腦子裡就會存在一段不喜愛也不厭惡的空白。歌劇院的設計者是烏鍾,Alice說他是以剝開的橘子作為參考,有人看它像是手風琴,又有人說是達令港裡停泊帆船風帆鼓動的模樣,甚至出現“沾了許多蚌殼的手提打字機“這種惡毒的批評。



我觀察了很久,最後決定它是,在海面上幾道暗潮交會,彼此激盪,或是有什麼龐然大物要從海底鑽出,或是有什麼隕石之類的東西墜入海面,總之白色浪花交錯地向上竄升,在最高點時,忽然凝固(可能是冰河時期突然來臨),這景象就這麼被保留下來。







對於這種想法,我決定擇善固執,因為音樂有時候在我心裡就會造成同樣澎湃的景象。



建造雪梨歌劇院困難重重,預算不斷追加,完工時,設計者烏鍾早已去職,提倡興建歌劇院的某位交響樂團團長,甚至因為醜聞而再也無法回來澳洲。



但它最終還是完成了,而且從此雪梨飛黃騰達,聲勢超越墨爾本,將其他澳洲都市遠遠甩在後面。我不迷信風水,不過如果一個城市的居民擁有這麼多旺盛活力,能把像是歌劇院、雪梨大橋這種複雜建築完成的話,我們可以想見這城市在國際舞台上是絕對會散發光芒的。



比起歌劇院,雪梨大橋則是一眼就讓人喜愛,尤其像我這種電玩漫畫模型迷,它沈重又精緻的鋼鐵外表立刻就擄獲我心,我每一張照片都想跟它合影留念,而它的確也像個怪叔叔到處出現。雖然雪梨人興建雪梨大橋的動機可能摻雜了“打造全世界最長的橋“這種庸俗心態,而且立刻得到報應,啟用時,後建的紐約大橋比它更長了幾英尺,不過它仍然展現了人類建築的恐怖能力。



雪梨大橋



當我二度回到雪梨後,小希跟我在母親節晚上,迷了一堆冤枉路後實際步行越過了雪梨大橋。我幾乎是一爬上橋就暈眩個不停,這不只是因為懼高,還帶著一種機器工具冷冰冰的寒意。雖然人類生活早已經被機器支配了,它們帶給我們便利,也剝奪了許多可能性,但只有在實際跟這種龐然大物面對面單挑時,那種遭到禁錮的感覺才會如此強烈。



走到橋中央時我很想吐,更想轉身爬過頂端的鐵絲網往下跳,我事後為此感到開心,置身其上,我還能意識到其他的可能性,即使都是些極端的想法也無妨,至少不光是這一端到那一端的直線進程。



橋上每走幾步就會遇到一個警衛,這些人不在家裡陪母親就這麼來回踱步,看看有沒有人想在這裡自殺或是安置炸彈,我試著親切有禮地跟它們打招呼,它們則用靦腆而拘謹的威嚴回應,他們值勤時不被允許太多“可能性“,我想。



連接雪梨大橋跟雪梨歌劇院之間,除了港口跟海水,還有一塊岩石區,The Rocks,週末時此處會舉行市集,街頭藝人跟販賣琳琅滿目商品的攤位讓人目不暇給,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販賣的東西極具個性化,並不全是工廠大量生產的廉價複製品,即使是,也用不同風貌呈現。加上那些各具才藝,渾身解數取悅觀眾的街頭藝人或藝術家,譁眾取寵,讓此處增添永無止盡的活力。







建築與人文就在這裡融為一體,一起構成了我心目中的雪梨模樣。



我暫住的公寓位於Epping,工作的地方在Olympic Park,曾在中心商業區裡漫步,也藉機去過Blue Mountain、Mainly Beach、Randwick、Hawksbury……這些地方都位於雪梨大都會區,但它們都不能代表雪梨,就像此處明信片裡,十張有九張會出現歌劇院與雪梨大橋,到此區之前我一直認為,甭來雪梨了(甚至是甭來新南威爾斯了),那裡除了歌劇院跟大橋啥都沒有。



現在我知道不是此區其他地方黯淡,而是這兒太絢麗了,正如我在雪梨大橋上看見的母親節滿月,太耀眼了,其他星光都相形失色。



作為無數見證人其中之一,我希望這裡能繼續閃耀下去,真心誠意。




 

馬不停蹄

結束復活節工作

在雪梨周遭短暫地旅遊了幾天

又投入另一次為期三天的Hawkbury Show

明天又要啟程跑去採蘋果啦



必須這麼頻繁工作 全得怪該死的小偷

只好更辛苦一點來彌補損失

這次得住兩個禮拜帳篷



果園位在Tumut

聽說旁邊就是雪山腳下

希望不會被冷死

這十天可能就沒法更新部落格囉



我們會打工到下週末

然後就開始為期半個月的旅行

先從雪梨經坎培拉回墨爾本

然後走大洋路到阿得雷德

到時就開始最讓人期待的縱跨內陸之旅!



大家拭目以待吧




澳洲 Year 3 三年級心得 (二寶版)

         花在二寶的教養時間上不太多,反正有姐姐在前面做榜樣,她也不太可能長歪,很多時候是讓姐姐盯著她,做不好還會被譏笑,激勵她上進。因為年齡還算相近,她總是和姊姊一起做一樣的事,雖然做得沒有跟大兩歲的姐姐一樣好,但其實比姐姐同年齡的時候還好了。 關於分班&老師 ...